【资料图】

尽管疫情防控形势严峻,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每年一度的鲁西南心脏病高峰论坛(第十五届)于2022年12月10 日如期线上举行,在心力衰竭、高血压病专题论坛上,作为第一位授课专家、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董蔚教授的《多模态影像揭晓“肥厚型心肌病”》讲题引起了大家的关注,董教授结合心肌淀粉样变、法布雷病等临床实例,对肥厚型心肌病病因多模态影像特征给予详细描述,使大家都受益匪浅,加深了对多模态影像技术对心肌病诊断价值的认识;授课结束董教授与张金国副院长交流中,就济医附院近年来开展的多模态影像、心内膜心肌活检等检查技术对心肌病心力衰竭精准诊断等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

多模态影像技术是通过联合多种成像技术、融合不同模态图像的信息,以同时获得机体多方面信息,从而使信息互补及交叉验证成为可能,而多种不同模式设备的融合成像,可以弥补单一模式设备存在的不足。对于心脏成像,多模态影像包括两个层次的概念:首先是指融合超声、CMR,CT、核医学、介入等成像技术多种设备综合评估心脏解剖、功能、心肌、血供等多方面信息,以期各种检查设备互补、交叉验证,达到更全面更准确的诊断评估;其次是指单一一种检查设备的多参数、多序列采集,每一种采集序列提供不同的病变信息,多种信息的汇总更有利于病变的判断。以CMR诊断肥厚型心肌病为例,多模态CMR成像包括常规T1WI、T2WI、DWI等成像序列、心脏电影序列、灌注成像序列、延迟增强成像、组织特征成像、心肌应力成像、血流分析成像等;多种序列,多种参数,多种检查技术成像可以更全面更精准的评估肥厚型心肌病的诊断、预后、危险分层等信息。

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近年来已成功开展多模态影像技术,解决了很多临床疑难病例。黄女士就是我们利用多模态影像技术充分评估患者病情,进而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的成功案例中的一个。黄女士,63 岁,2018 年 6 月因“发作性胸闷、胸痛 4 年,加重 5 小时”入住心内科,既往“高血压病”4 年,心电图检查未见明显异常,给予对症治疗后症状缓解,出院诊断:冠心病 不稳定型心绞痛。其后因上述症状反复发作,曾到多家医院就诊,并多次住院治疗。2021 年 8 月再次因胸闷、胸痛入院心内科,查血脑利尿钠肽 85 ng/L,心电图示左心室高电压,V2-V6导联 T 波倒置,行冠脉造影示:左主干、左前降支、左回旋支和右冠状动脉未见明显狭窄及阻塞,怀疑肥厚型心肌病,但超声心动图检查未见其特征性表现,再次以不稳定型心绞痛治疗后症状好转出院。2022 年 4 月患者又复出现上述症状,行运动负荷超声心动图提示左室腔内轻度压差,行CMR检查成像示左心室心尖心肌相对增厚,舒张期心尖呈“黑桃尖”样改变,收缩期相应心腔缩窄明显,几近闭塞呈裂隙样,左心室壁收缩运动亢进,舒张受限,诊断为非典型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治疗上加大倍他受体阻滞剂剂量后患者症状缓解,长期服用随访至今病情稳定,未再发作;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早期无明显症状或无特异性临床表现时易被漏诊,需综合心电图、影像学等多模态影像技术手段方能明确诊断,尤其是完善CMR成像检查将有助于减少误诊率。

近年来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心内科联合医学影像中心等兄弟科室,通过MDT、心衰专病联盟、中国心衰中心活动等多种形式开展推动多模态影像技术,使众多心肌病心衰患者及时得到精准诊断和治疗,提升了服务能力,避免了误诊误治,改善了患者预后。

责任编辑:瀚海

关键词: 影像技术 肥厚型心肌病 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