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虽小,五脏俱全,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些乡镇机构与当前的发展需求已不相适应,原先特定环境下设置的部分临时性“土机构”也已不合时宜。今年来,浙江衢州市以“模块化”为抓手,对乡镇机构进行大刀阔斧改革,着力在改革难点、痛点上寻求突破,勇于“啃最硬的骨头”,探索出一套扁平高效的“模块化”运行机制,如今机构瘦身了,行政效率提高了,老百姓也点赞了。

“模块化”改革于今年6月开始试点,到9月,乡镇“模块化”运行机制已经在衢州市全面推开,围绕改革难点焦点问题开刀,着力打破乡镇各条战线割裂、干部各自为政的状况,统筹各方力量抱团作战,推进基层治理能力升级。

乡镇(街道)从以往的“条线”开始向“块面”转变,乡镇工作以党建统领,按照“大党建”“大协调”“大治理”“大执法”“大经济”“大服务”六大功能模块划分。衢州全市所有乡镇被划分成大、中、小乡镇和街道四种类型,依据各自特点设置模块。大乡镇设6个模块,中、小型乡镇(街道)选设3—6个模块,模块下设置岗位,进行扁平化运化。

常山县金川街道以模块化运作,有效地打击非法成品油销售。由于没有执法权,此前联合执法需由综治线、工业线等与对口的公安、经信、市场监管等多家单位分头联系,效率比较低。由大执法模块负责后,明确联络员专门联络,将“多线联系”变“单线突破”,并与大治理模块打通,发现线索后10分钟内到场。通过减少层级、上下打通的模式,两个月,取缔了9处非法加油点。

通过模块力量的整合,为民服务的速度大幅提升。衢江区廿里镇企业多、劳动纠纷也多。以前,调解企业与员工劳动纠纷,由劳保员与分管领导负责,耗时长达1月甚至数月。改革后由大服务模块统筹模块内力量,并联系法庭、司法所等驻镇单位通过集体协调会运作,时间压缩为三天到一周。在大经济模块的推动下,项目推进大幅提速,原本从立项到开工至少需要6个月以上的前期审批时间,如今压缩近半。

柯城区荷花街道对“模块化”运作中的考核下猛药,推出“岗位赋分+模块评分+组团积分+专班加分”四维模式,设置62个岗位,根据工作量、重要程度对每个岗位赋分,最低0.5分,最高10分。不论编内干部、派驻人员、还是编外用工,打破身份全部双向选择上岗。每人选岗的分值之和按30%权重纳入年度考核分,与绩效奖金直接挂钩。“我们解决干多干少一个样的问题,能力强的,可选分值高的岗位,甚至可以选多个岗位,收入马上拉开差距。”孙斐介绍,在“四维”的指挥棒下,想干事、能干事的人脱颖而出,盘活人力资源,也提升了行政效能,综合信息指挥室从原来的5名人员直接压缩至3名。

截至目前,衢州全市103个乡镇全部完成“模块化”改革,乡镇挂牌机构减少63.2%。(记者李佳 通讯员兰小芳 傅云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