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罗勇

深秋时节的一天,艳阳高照,我与韩志结伴而行,沿着乡村土路来到泉湖村聂樊。穿过一片稀疏的竹林,便见一座青砖黑瓦的堂屋。只见大门紧锁,屋旁两位老农正在闲聊,其中一位穿黄旧军装的老农叫聂和才,是聂洪钧同字派的兄弟。得知我们是来瞻仰革命前辈的,聂和才热情地领我们到家中就座,还拿出《聂氏宗谱》和《聂洪钧回忆与文稿》让我们翻阅,并给我们讲述聂洪钧从小读书的故事。

聂洪钧,1909年11月出生, 原名和钧,兄妹五人,他是老大,父母靠种田为生,家境贫困。聂洪钧4岁时,又调皮又聪明,他爱到私塾学堂边去玩,渴望能像富家子弟一一样,坐在学堂里读书。他还不时攀上祖堂屋神龛,把祖宗牌位搬下来,蹲在地上用瓦片模仿写字。父亲聂钟玉无钱供儿子读书,聂洪钧7岁时,经常跑到私塾学堂的窗外听课,学生下课他就找人借书看。聂洪钧好学的精神深深感动了私墊先生,先生破例收他为旁听生。聂钟玉见儿子会读书,打从心里高兴,又苦于没有钱交学费。10岁那年父亲借钱供他读书,他天资聪颖,读书过目不忘,会读、会背、会默写,所读的书总是学在别人的前面,成绩优异,1919年考人县立高小,19年以全校头名的成绩考人省立中甲等工业学校。

聂和才还向我们讲述了聂洪钧改名的故事。按家请记势, 聂家的字派顺序是“ 德正综和,”祖父是正字派,父亲综字派,其子是和字派。聂洪的就读甲等工业学校后,目睹了武汉二七大罢工,他同情工人,向往革命,在钱亦石、恽代英的引导下。从《新青年》《向导》中吸收马克思主义。为了表达革命意志,他将名字“和钧”改为“鸿钧”,意为要有革命的鸿鹊之志和干钓力量。有一次写信回家索性将名字改为“洪钧”,意寓投身革命的洪流。

正如他的名字一样, 聂洪钧一旦投身革命,便释放着干钧之力,成长为忠诚的马克思主义者、职业革命家,为新中国的革命和建设做出了杰出贡献。

聂和才深情地说,自从聂洪钧读书出去参加革命,就再也没有回过家。1944年7月聂洪钧任359旅南下支队秘书长,到咸宁负责在大幕山开辟根据地的工作。部队驻地离家乡仅几十里路,但他却忙于工作无法回家,便通过地下党将自己的母亲接到鄂州的樊湖见面。母子分别20年后相见拥抱,泪 水沽衣,母亲对他说:“你参 加革命后,反动派对你妻子威逼拷打,她不堪折磨跳水自杀。父亲、伯父、伯母也受到牵连,他们被拷打成重伤而死。”

说到这里,聂和才眼里含着泪花,声音有些哽咽。他接着说:“解放初期,聂洪钧任湖北省副省长到咸宁县检查工作时,想顺道回家看看,横沟桥的群众听说后要敲锣打鼓欢迎他,聂洪钧怕扰民,立即放弃回家探望的安排,只好将一腔浓浓的乡情深深地埋进心里。”

老人讲得动情,我俩听得入神,我不禁为聂洪钩的革命 精神所感染,当场赋诗一首:“临近桑梓不返家, 投身革命壮天涯。乡音未改行路远,回望青山洒泪花。”

文字来源:《咸安地名故事》

本中心部分文章为转载摘编自相关书籍,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我们已经尽可能地对作者和来源进行了通告,但是能力有限或者疏忽,造成漏登,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立即更正或者删除有关内容。

关键词: 工业学校 再也没有 富家子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