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云上咸安报道一头凌厉干练的短发,工作台上被各种各样的报纸堆得满满当当,近日,记者在杨华办公室见到她时,她正利用工作的间隙,裁剪当日的报纸,边学习边整理。

2012年,她因工作调动来到咸安。只有高中学历的她,为了不断练习写作,10年来,杨华已经将剪下来的报纸装满了十多个文件夹,她舍不得扔,就统统装进一个纸箱里,不知不觉一个大纸箱已经装满了。“看书读报是我学习的源泉。”

十年来,她笔耕不辍,撰写大大小小文章100多篇,十万多字记录咸安变迁。她的作品里有本地风土人情,有脱贫攻坚的感人故事。她是湖北省作协会员,作品涉及散文、小小说、诗歌、报告文学等,获国家级、省级、县市级等各种文学奖,最高获得国家级一等奖。

“短短10年间,咸安的发展历历在目,我也一直用笔记录着这些变化。”2014年、2016年、2022年多次来到向阳湖镇,深刻感受当地变迁与风貌,创作关于向阳湖镇多篇文章,向阳湖在她的笔下熠熠生辉。大幕乡金鸡山村脱贫攻坚的故事和美丽村湾的蝶变在《金鸡山里筑凤巢》栩栩如生;《黄荆塘村开黄荆花》,她把黄荆塘村四好农村路绘成了天路;《血战汀泗桥》《革命圣地贺胜桥》追忆本土的红色历史;还撰写很多为了咸安发展步履不停的人物故事,《办铁板钉钉的案,做问心无愧的人》记录了区纪委干部喻梅兰奔跑在反腐肃贪一线的感人事迹,《留下来,住进乡村们的心》,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驻大幕乡金鸡山村第一书记夏禾退休不离岗、奉献余热的故事让人潸然泪下……

为了写好故事,她一直秉持着“深入现场”的原则,为了完成单位的“鄂税史话”主题文章,她到市档案局原局长雷锡高家中拜访,多次来到区档案局翻阅查找资料,获取第一手资料,向本地活地图陈大银前辈打听,又顶着几十年一遇的炎炎酷暑多次深入大屋雷实地,挥汗采访,终于完成《雷以諴及厘金在鄂的运行》,让读者详细了解到历史上的厘金制度,同时获得湖北省征文一等奖。

创作时,杨华十分专注,有时能写到后半夜,有时在家埋头写作几天不出门也是常事。“看到阳台上的光暗了再亮,才知道黎明又来了。”

杨华的丈夫对她十分心疼,“作为高中老师,我已经很忙了,她比我还忙,白天上班,晚上写作,以前是手写,现在是电脑写,把眼睛熬坏了,头发都熬白了,每次都劝她不要写了,她就是不听啊。”杨华笑笑道,“这是我的爱好,也是我的责任啊。”

“这就是人民的公仆,脚下沾有泥土,心中装有人民。”这是她描述的扶贫干部,我想,这恰好也是她的写照。她是用脚,丈量信息资料的蜜蜂;她有一支马良神笔,栩栩如生地传神了咸安十年沧桑变迁;她练就一双火眼金睛,观察民情民意,身边的鲜活人事成了她笔下的原始素材;她是笔耕不辍、勤奋写作、永不停歇的“记录员”。

(融媒体记者:王媛媛 编辑:董盈 责编:余娅敏)

关键词: 向阳湖镇 金鸡山村 笔耕不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