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在汀泗桥去花纹山星星竹海的路边有一块碑,碑上只有一个“彭”字。传说曾有一位彭姓长工年老后,无偿烧茶供过往路人解渴。这位长工去世后,人们怀念他,给他立碑。由于大家只知道这位长工姓彭,不知其名,只好在碑上刻一个“彭’字。后来当地人将立碑这一带地方统称为彭碑。

在彭碑路下有块猪婆地,住着几户张姓人家,其中就有张相尧四兄弟。张相尧一家靠种田为生,他感到食指浩繁,田地有限,决定外出闯荡。他安排二弟和三弟留守家中继续种田,带着四弟张春恒到汉口谋生。通过同乡介绍,张相尧买了一条“扁担”,在汉口新码头自己当起了码头工人。叫四弟张春恒到药铺当学徒,学做生意。

“张万顺”所在的汉正街

张相尧勤奋苦干,历时数年,稍有积累,于是在沙湖开起了张春林药铺,交四弟张春恒负责经营。清咸丰三年(1853 年),张相尧又从张春林药铺抽资,在汉口大夹街怡步巷内开设万顺福“收货店”,做“打过活”生意,收整残次,转手配缺等经营活动。这年,四川有个老板运 12 船药材来汉,忽然家中报信,说太平天国军攻打四川,家中店铺已毁,逐急忙赶回家照应,将12船药材全部送给万顺福收货店,只要回家的盘缠。张相尧由于有了 12 船药材做资本,生意越做越大,改牌为“张万顺拆药店”,正式经营药材拆零批发业务。由于专做军队药材的咸宁人刘丰泰经营失败,张万顺接管了所有军药生意。军药生意容易取得较高利润,到清光绪年间,张万顺拆药店在汉口的拆药行业中便成了42

头牌,每年的营业额占整个行业半数以上,与沙市、重庆、老河口、河南禹县、湖南湘潭、广州等地药材行号均有业务往来。到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张万顺拆药店流水额达纹银10万余两。张万顺拆药店门上有这样一副对联:

万事不求人,是乃大术也;

顺心方称己,岂曰小补哉。

道出了他的经营作风:见俏不赶,见滞不丢;松在人前,涨在人后;货真价实,诚信经营。他的生意越做越好。之后,张相尧相继又开办多家店铺,还在汉口怡步巷开设了鼎泰、恒丰、德裕三家钱庄,形成了张万顺一条街,使得汉口人将怡步巷改名为万顺巷。张相尧随后又在咸宁的汀泗桥、官埠桥、贺胜桥、柏墩四个镇开设福顺、福顺春、万昌、万顺福四家典当。在汉口以外开设了十一家分店,其中有仙桃镇的万顺信,贺胜桥的洪顺正,麦旺咀的万顺德,分水咀的万顺乾,嘉鱼的万顺城,马口的万顺庆,麻洋潭的万顺仁,罗田县的 万顺兴,彭市河的万顺福,花园的万顺义,小河镇的万顺义等。业务范围北至驻马店,东至安庆,南至羊楼洞,西至石首,成了远近闻名的巨贾。

(文字来源:《清代咸商》刘世凤 著 编辑:孟涵 责编:陈妮娜 编审:熊鸣)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