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从外卖、打车,到美图、导航,各类APP纷纷上线借贷业务。用户只要打开APP,无论是开屏画面,还是信息流展示,抑或是支付页面、功能列表,都能看到“分期”“借钱”等字眼。对此,有人调侃,“原来互联网的尽头是放贷。”

各大台为何如此热衷于当债主?当然是为了进一步拓展利润来源,增加公司的整体营收。尽管这些台纷纷标榜“利息低、放款快、无需个人征信”,并辅以“送VIP”“送红包”“免手续费”等大把优惠,但仔细审视,其实不然。据报道,很多台借贷年化利率实际上超过了20%,还有五花八门的手续费,但都被模糊化处理,制造出借钱成本很低的错觉。一旦稀里糊涂到处网贷,用户很可能踩进坑里。

众所周知,金融活动有风险也有门槛,无处不在的网络借贷,很可能滋长累积社会隐患。一方面,网贷低门槛和强诱导,对所有互联网用户的自制力是很大的挑战。有数据显示,部分公司网贷业务的客户超9成是“80后”“90后”。个别喜欢冲动消费、超前消费的学生陷入“以贷养贷”甚至“裸贷肉偿”“暴力催收”等深渊。另一方面,互联网台将放贷规模当做竞争优势,导致网贷大盘子急剧扩张,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居民部门杠杆率持续走高。同时,台为降低风险,将网贷以资产证券化(ABS)形式拆入外部资金,进一步放大杠杆倍数。一旦台经营不善或违法违规,或者许多借贷者还款能力下降出现大面积坏账,很容易诱发金融风险,扰乱社会正常运行秩序。

互联网金融的目的,应当是利用科技的力量降低金融服务的门槛,与传统金融机构进行互补,实现金融普惠。当下的放贷乱象无疑与初衷背道而驰。对此,相关部门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银保监会等部门联合印发通知,明确小额贷款公司不得向大学生发放互联网消费贷款;央行发布公告指出,所有从事贷款业务的机构必须以明显的方式展示年化利率……需要看到,防止网贷泛滥成灾不仅仅需要在金融上发力,互联网内容监管、金融知识教育等方面也需要跟进,最终在从业资质、放贷对象、总量控制、广告规范等全链条上形成监管之网。

“科技向善”,一个重要表现应当是在实践中衡社会利益与商业利益,该做的做好,该管的管住,才是互联网行业长远发展之道。(记者 鲍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