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当中小学教师,学得好一定教得好?

教育时评

日前,广东白云区发布了一份招聘,面向全国公开招聘50名中小学编制教师,招聘学历要求为博士研究生。公告发布后,引发“中小学招聘这么多博士研究生是不是人才浪费”“让博士站小学讲台有没有必要”等争议。

对此,白云区教育部门的回应消除了一些误解。一者,本次招聘的50名博士研究生,其岗位主要为高中教师,也有部分初中教师岗位,没有小学教师岗位,且均为教学岗位,均将分配至区内各学校。二者,招聘博士研究生是为了大力发展高中教育,提升高中办学水,树立高中品牌,加快教育深化改革,推动白云教育的教科研上新水

用优秀的人去培养更优秀的人是提升办学水的关键。而教师队伍质量的一个核心指标就是学历,我国虽然一直在提高教师学历水,优化教师队伍结构,但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学历层次偏低一直是我国教育发展的一个短板。教育部公布的一份数据显示,全国中小学教师中,研究生学历教师占比仅2.73%。初中老师中研究生学历教师占比为2.60%,高中老师中研究生学历教师占比为8.94%。而美国国家教育数据中心(NCES)2016年所做的国家教师与校长调查数据显示,55%的小学教师和59%的中学教师有高于本科的学历。从这个角度来讲,年来,很多大城市加大师资队伍建设力度,招聘高学历名校毕业生,显示了当地打造更高质量基础教育的决心,是基础教育发展的一个大利好,也为公众所乐见。高学历人才投身基础教育也从侧面说明了教师职业的吸引力在不断提升。

公众之所以对此心存疑虑,并非否认基础教育需要优秀人才,而是担心教师招聘陷入“唯学历论”的误区。这两年深圳中学等地方名校招聘了很多高学历人才,北大、清华毕业的非师范生占了很高的比例,这种情况也引发了不小的争议和质疑。基础教育需要优秀人才,为什么重点师范院校科班出身的师范生反倒比不上清北毕业的非师范生?这背后是一种怎样的招聘取向?

学历是教师队伍素质的核心指标,高学历教师固然为学生带来更为广阔的知识补给与更为丰富的思维训练。但学得好并不一定教得好,要成为一个优秀的教师,学识只是一方面,还需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有对教书育人事业的深厚情怀作为支撑。招聘过程中,如果只看重学历,而忽视对其师德师风、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等多层面的查考,那么就可能带来“只教不育”的危险,违背育人的初心。

公众所担忧的正是一些地方将招聘高学历名校毕业生当作一种教育政绩,不仅导致人力资源的错配,也会导致教师就业市场的“内卷”和“学历焦虑”。此外,经济发达地区有优厚的条件吸引高学历名校毕业生从事基础教育,但更广大的中西部地区,尤其是农村地区受限于待遇、从业环境,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力不够,优秀人才“招不来、下不去、留不住”的现象仍然比较突出,与一线城市清北毕业生扎堆进入中小学校成为鲜明的对比,这种状况无疑将损害教育公

所以,一方面要完善教师招聘制度,避免陷入“唯学历论”的误区。学历之外,要更关注对应聘者师德师风、专业能力、教育情怀等的考察,要加强职后培训,提升其专业化水,使之能够在心理健康、思想品德等各方面教育、引导学生的成长,使之真正推动基础教育的改革和育人水的提升。另一方面,则要全面提升教师岗位的吸引力,尤其是加大投入保障倾斜力度,继续提升中西部农村地区教师队伍水,使优秀教师人才不仅是经济发达地区基础教育所特有。(记者 杨三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