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园里手工制作多样的扎染”“‘开心农场’里采摘饱满的瓜果”“创业沙龙上侃侃而谈”……上述情景并不是某一活动的现场,而是山东省职业院校学生的学日常。在山东,众多职业院校都开展特色职业教育,学生们在特色课堂上慢慢拥有了一技之长。

此次,2021全国主流融媒体山东高校采风活动走进山东4所职业院校了解该省职教新高地建设的基本情况。

产教融合“校企”双向赋能打通成才之路

齐鲁理工学院积极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与12家地方政府、15个学术机构、42个行业、528家企业签订产学研合作教育协议,建立长期、稳定、互惠的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关系。校内32个专业分别与甲骨文(山东)OAEC人才产业基地、西王集团有限公司等开办订单班,订单班校企双方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共同创新培养模式,使产教融合、合作育人工作落到实处。

山东轻工职业学院创新产教融合新机制,与国际一线时尚品牌面料供应商上海赛特丝绸进出口有限公司共建混合所有制“国际时尚学院”,引进国外知名院校设计类人才培养理念和课程资源,打造“双主体、四共享、三递进”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以时尚创意设计为核心的“台+模块”为基础、以“时尚+数字”为特色的课程体系。

如今,各学校为企业输送高技能人才,“校企”双向赋能,打破彼此之间的壁垒与隔阂,逐渐形成学校与企业“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壮丽景观;学校推进专业学科建设,加强知识与工作的紧密衔接,更让学生实现从学校到职场的“软着陆”。

改革创新激活人才培养端“一池春水”

如何搭建育人成才新台,用好改革创新是关键一招。

相较于用“考核”“监管”来督促教学模式改革,山东交通职业学院用“成绩”倒逼教学模式转变。山东交通职业学院副院长李德福介绍:“全部教室实现全时段视频监控,手机端、电脑端实现实时登录,身份证信息验证等技术手段均已落地。”同时,学校全面取消毕业清考,主干核心课程实现教考分离,考核评价方式逐步多元化。大二的王鹏说:“现在靠‘突击’基本不可能了,不注意时学的积累,‘挂科’变得很现实。”

山东交通职业学院里有一堂特殊的思政课,在工地旁的一个板房里,学生与老师围坐一起,没有黑板、没有PPT,略显简陋的思政“课堂”却让在那里顶岗实训的同学们倍感亲切。这种教学方式离开了传统的课堂,思政课教师运用更加贴专业的案例,在施工工地现场教学,可以更好地引起学生的共鸣和认同。

服务社会为区域经济贡献“职教智慧”

职业教育的不断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输送大量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越来越多的能工巧匠、大国工匠,涵盖加工制造、现代物流、电子商务、旅游服务、家政和养老服务、高速铁路、民航、信息服务等行业。

威海海洋职业学院以创新服务需求为导向,不断为区域渔业经济健康发展作出职业院校的贡献。受威海市政府委托,威海海洋职业学院成立威海市海洋生物健康促进中心,以创新服务区域发展需求为明确导向,在推动专业融入行业一体化协同发展,服务渔村振兴方面强力赋能,为威海市海洋生物疫病监测防治,水产品质量安全和渔业水域环境监测等,护航区域渔业经济健康绿色发展。

山东轻工职业学院整合淄博当地文旅资源,曲冰黑陶、核雕、周家老染坊、染缬技艺等“非遗”文化落户学校“1960丝绸文化创意园”,成为研学游和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热门活动项目。每年组织的“非遗文化”进校园活动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普及推广和传承保护。

年来,山东在全国率先整省推进、提质培优建设职业教育创新发展新高地,职业教育日渐呈现出“各美其美”的发展格局。(记者 王睿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