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所“宝藏中学”150岁了

被称为中国现代教育发展历程的“活化石”

11月4日清晨,武昌文华中学高中部学生该校铜管乐队乐手傅瑞科吹响了手中的大号,迎来崭新一天。傅瑞科说他所在的铜管乐队已经传承了112年,而文华中学今年则将迎来150岁生日。记者了解到,武昌文华中学于11月中旬即将举办150周年校庆,这所掩身在粮道街的六年制完全中学,低调得从不显山露水,却是中国内地创办最早的一所新式学校,被专家们称为中国现代教育发展历程的“活化石”。

中国内地创办最早的新式学校

在武昌文华中学的校史馆,记者看到,武昌文华中学的源头为文华书院。1871年,美国圣公会为纪念首位来华主教文惠廉,在武昌昙华林创办了文惠廉纪念学堂,中文校名为文华书院。开办之初,仅招收了5名男童。为了吸引更多学生入学,学校不仅免收学费和住宿费,还为每人每天提供六个铜钱的津贴。很快,学校拥有了14名学生和1名教师。

原武昌区政协副主席,曾主编《武昌老地名·街巷地名篇》《武昌老地名·人文地名篇》等书籍的武昌城史专家刘翔介绍,武昌文华中学源于文华书院,是中国内地创办最早的一所新式学校。文华书院开办之初率先实行每年三学期制,每个学期结束后有一个短时期的假期,与中国的春节、端午节和中秋节三个传统佳节相一致。

《华中师范大学校史》记载,1890年,文华书院升格实行新式中学教育,学制改为全程六年;学期划分也发生了变化,由过去的3学期改为2学期;周六下午不上课,每个学期末还举行一次考试。学校一年两假,暑假2个月,新年假(寒假)1个月。1890年,西方历史、地理、数学课程也被引进课堂教学,体育训练也成了每日学校生活的一部分。当年5月1日后,学校配置了体操、游泳、单双杠等设施。

武昌城史专家刘翔说,从1890年开始,越来越多的人慕名而来想将孩子送进文华书院。文华书院的新式办学,为中国内地办新学提供了一个范本,张之洞在湖北办新学就曾经到文华考察取经。

百余年前,“文华”举办了湖北省首届校际运动会

武昌文华中学校长杨文说,早在100多年前,文华人所开设的学科与今天的学校教育相差无几,全面发展学生德智体美劳综合素养。文华人于1908年成立的文华铜管乐队,是中国现代教育史上真正意义的第一个学生社团。

如今,文华铜管乐队有80余名成员。学校借助武汉音乐学院的力量,聘请外籍教师训练、指挥,其演奏水跻身全国中学一流。

百年前,文华人重视体育运动,于1901年在文华书院操场举办了湖北省第一届校际间的体育运动会。现在的文华中学是湖北省体艺教育先进学校,在美术、篮球、田径、桥牌、国际象棋、五子棋、中国象棋、围棋等方面,也取得了丰硕成果。

“从1885年到1949年间,除了语文和历史,数理化等自然科学学科都是采用英文课本,用英语教学为主。”刘翔说,英语教学是文华中学的一大教学特色。记者看到,现在的文华中学是全国外语特色教育会员学校。

“文华”诞生了中国第一座公共图书馆

“文华”在中国现代教育发展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在武汉的文化教育发展历程中,产生着深远影响。

“文华中学与华中师范大学共同源头是文华书院。1871年文华书院创办,1903年书院办大学预科,华中师范大学正是以此为起点,在今年迎来了118岁生日。”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余姓教授介绍,文华书院成立大学部后,设“正馆”和“备馆”,正馆为大学部,学制3年;备馆为中学部,学制初、高中共六年。1924年,大学部与中学部分离,中学部则定名为“武昌文华高级中学”。

武昌文华书院还诞生了中国第一座公共图书馆——武昌“文华公书林”。刘翔介绍,1903年,文华书院英文教师韦隶华动员教师们捐献图书,自己也到处搜集、购买书刊,在文华书院一个八角小亭内设立了一个小型图书阅览室,大受师生欢迎。1910年5月16日,“文华公书林”举行了声势浩大的开放典礼,这标志着中国代第一座公共图书馆正式诞生。

记者了解到,2021年,武昌区委区政府加快推进昙华林历史文化街区建设,重建了“文华公书林”,使之成为昙华林历史文化游览的热门打卡地。新落成的公书林免费为市民提供阅读、读书交流、历史文化讲座等服务,这里成为了武汉中小学生文化休闲的好去处。(记者 杨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