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开展“幼小科学衔接”研究,推广幼小衔接经验,10日上午,重庆市幼小衔接联合教研展示与交流研讨会在大渡口区拉开序幕。

教研活动现场 岳洪玉 摄

此次活动由重庆市教科院主办、大渡口区教育委员会和区教师进修学院承办,大渡口区实验幼儿园和区实验小学协办,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为幼小衔接联合教研提供了思路,为儿童适应性能力提升与全面健康成长融入更多的教育温度。

幼小衔接是学前和小学两个阶段的一项“大考”,是儿童人生的关键一步。幼小协同、双向衔接,既是目标,也是路径。大渡口区作为重庆市推进幼小科学衔接实验区,由区教委、进修学院统筹规划,依托重庆英才计划《双减背景下区域性幼小衔接实践研究》课题,构建“1+2+N”行动路径,拉近幼儿、幼小教师、家长等相关主体间的距离,推进区域幼小科学衔接。

其中,1”指区域层面整体谋划,着力统筹区域幼小衔接全面推进;“2”指幼儿园、小学结对试点,合力开展区域幼小衔接联动;“N”指多措并举,助推区域幼小衔接主体形成合力显成效。一年来,大渡口区教育系统通过构建研究框架、打造学习共同体、搭建研究共同体、提炼研究成果、探索评价体系,从多方位、多渠道、多要素有组织有体系地促进区域性幼小衔接主体参与者形成教育合力。

为了让与会成员更清楚地了解大渡口区幼小衔接联合教研的情况,大渡口区实验幼儿园园长范晓丽带领幼儿园年轻教师以及大渡口区实验小学教师开启了一场精彩的联合教研。既有课例展示,又有交流与综述,台上台下全员联动。随后,重庆市教科院学前教育教研员徐宇、小学数学教育教研员陈祥彬、大渡口区实验小学副校长刘凤、大渡口区实验幼儿园园长范晓丽结合实际案例和课例载体,聚焦幼小衔接,开展多方互动对话。

(资料图片)

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初教所所长康世刚微讲座 岳洪玉 摄联合教研 岳洪玉 摄

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初教所所长康世刚也现场带来《幼小衔接:课程方案—课程标准—教材设计—联合教研》的微讲座。康世刚说,幼儿阶段要引导儿童认识周围的世界“数学化”,让儿童在真实情景中感知数学的乐趣和作用,为其积攒相关数学经验。幼儿园与小学的区别,也就是经验和理论的区别,具体和抽象的区别,游戏和学习的区别。他建议教师遵循孩子的年龄特点,尊重孩子的个性差异,在关注孩子数学知识之外,更应该关注孩子思维方式的变化。

大渡口区教委副主任李长彬讲话 岳洪玉 摄

大渡口区教委副主任李长彬表示,幼小衔接是社会关注、家长关心的重大问题,是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研训机构、学校、教师务必重视的关键问题。大渡口区教育系统将持续加大公办幼儿园的建设力度,在“优质、普惠、强师”上精准着力,朝着“有园上、上好园、身边处处是好园”的目标砥砺前行,满足老百姓对“幼有所育、幼有优育”的期盼,讲好“有品质、有内涵、有情怀”的大渡教育故事。

互动对话环节 岳洪玉 摄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