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假期模式即将开启。大家在关心去哪玩的时候,也被这几条新闻刷屏了:湖南张家界,一名游客被导游带去四处购物,还被导游怒骂:“骗吃骗喝,你们投诉老子一下试试。”云南西双版纳,一名游客接到家人“儿子生病要做手术”视频通话,结果导游怒怼称“孩子没死就得进去购物”。事发后,两地分别表态已经开展调查。

旅游强迫购物早已备受诟病,其主要来源是不合理低价游。一分钱一分货是基本的市场常识,但在旅游业,却屡屡见到“500元畅享六日游”等宣传活动。这种旅游产品严重背离价值规律,不仅不能保证旅行社和导游的收入,甚至都不能覆盖基本的食、住、行、游成本,其获利途径必然是诱导或变相强迫游客购物,有的则是吞掉游客押金,或在旅游过程中以各种理由补收或强迫游客另行交纳费用。

翻看新闻,导游的话语简单粗暴,伤害很大,侮辱极强。但客观地说,这与几年前媒体曝光的问题没什么不同。这就让人纳闷了,我国旅游法明令禁止强迫游客购物,一些地方年来的整治力度也很大,但是旅游强迫购物的老毛病怎么就改不了?

原因可能有很多,比如形式越来越隐蔽,商家以“健身舞比赛”“广场舞大赛”“红歌大赛”等名义组织低价游;有的消费者喜欢贪便宜,尽管发现团费有违成本常识,依然抱着侥幸心理……但最根本的,可能还是一些地方的旅游观念出了问题,仍然停留在“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简单层面上,只想通过低价竞争把游客拉过来,争取一锤子买卖。至于游客怎么想,以后还会不会来,都不在自己的考虑范围内。

旅游不是一次门票消费,也不应该坐吃山空。当前,旅游业倡导向“全域旅游”转变,这意味着地方经济只有着眼未来,不断优化服务、优化品牌,才能使自己有更长远的竞争优势。强迫购物的严重后果在于,即便是极少数人的行为,都会严重伤害当地的旅游形象,损害旅游业的长远发展。因此,地方政府要高度重视起来,一方面要继续加大对旅行社与商家不当利益合谋的打击力度;另一方面,要试水导游执业自由化,改善利益分配机制,形成正向的旅游市场氛围,引导旅行社凭质量和服务取胜,而不是陷入恶竞争循环。

专家预计,今年“五一”旅游人次有望突破2019年同期水,超过2亿人次,这是一次重要的发展机遇,对一些旅游地区来说也是一次挑战。旅游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延伸到吃穿住行等一系列产业,地方政府必须将服务态度贯穿到每个环节,防止强迫购物、天价消费等事件的出现。此外,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背景下,要时刻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让大家玩得放心安心。(记者 王庆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