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30·60”碳目标 汽车、交通、能源该如何协同?

3月31日,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组织的《汽车、交通、能源协同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路径与政策研究》课题正式启动,并于当日召开了第一期研讨会。

本课题由百人会副理事长欧阳明高作为总牵头人,联合国内外多家机构,共同开展,通过统筹考虑汽车、交通、能源三个领域的碳链条和产业关联,提出三者协同碳达峰碳中和的技术路线图、目标和政策体系,为政府部门制定相关政策和企业部署碳战略提供支撑。

“双碳”目标下的课题研究

今年以来,新能源汽车市场持续升温,众多车企对于未来前景持乐观态度。“现在基本上电动汽车往前发展的大势已定,而且已经突破拐点,正在迅速上升。今后十年将会是一个新的阶段。”欧阳明高对于电动车的发展给出自己的判断。

他认为,在“碳中和”目标下,新能源汽车又增加了一个新的内容:新能源汽车要用新能源电,新能源汽车还将带动新能源革命。2030年我们将形成以新能源为主体的电力系统,同时将来在市场上也会形成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汽车。因此,“新能源汽车、新能源电力,接着就是车网互动的智慧新能源汽车或者智慧新能源生态,形成互动和促进,这是我们新能源汽车发展下一步重要的目标。”

为此在课题中要进一步明确电动汽车本身的定位和作用,尤其是在汽车、交通、能源相互之间融合过程中的载体作用和台作用。

在做开题报告时,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秘书长王贺武表示,要实现”碳达峰“,任务非常重,时间比较紧。交通环节碳排放量很大,且一直处于上升的趋势。交通领域什么时候达峰?基于现有电力结构,电动化提速后将导致什么样的后果?基于电力清洁化情景,电动化比例提升会有怎样的影响?这些相关的问题,需要利用汽车、交通、能源三个领域协同实现。

根据规划,课题组6月份之前会与在各个行业、各个领域进行研究的权威机构进行充分的讨论,在这个基础上,在6—8月去探索协同的目标和行业协同的可行路径,在8—10月份广泛调研,11月汇总形成报告,12月份再次征询意见,最终于2021年1月份发布。后续每年在此基础上进行持续的更新研究和发布。

可再生能源与汽车、交通融合发展

在当日举行的研讨会上,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可再生能源中心主任赵勇强在发言中提出,要实现碳中和,现有的手段要加强,同时能想到的技术、政策措施基本上要抓在手里。碳中和80%以上的靠能源部门的减排。风电、光伏新能源在未来比重将不断上升以及构建以新能源为主的新型电力系统已经成为共识。配电网真正成为电力系统革命、新一代电力系统主要的战场、主要的保障。电动汽车将来发挥作用,关键还是看储能容量以及功率、分布,提供的是一两天的调节能力。未来低成本的可再生能源制氢,会为未来的电力系统、能源系统、交通部门包括工业部门融合发展提供新的路径。

在清华大学魏一凡、秦宇迪和卢宇芳的课题研究中,提出储能在新能源电力系统当中将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电池和氢能组合互补的形式会是将来储能主要的方式。值得一提的是,电动汽车作为移动式的分布式储能是可再生能源发电灵活调节非常重要的资源,它是一个低成本的、短周期、分布式、小规模可再生能源消纳和储存非常好的方案。未来,分布式的微网将会是分块式能源互动的小单元。他们提出,未来10年车网互动会有两个组合,”黄金组合“是分布式的光储充一体化的智慧能源系统,“白银组合”是随着燃油电池汽车出来,集中的风光氢一体化,也会形成大规模的智慧能源系统。以上为基础,我们可能会迎来第四次工业革命,将是以可再生能源为基础的数字化,和以数字网络、通信网络为基础的智能化的智慧城市的新生态。

新能源汽车面临的困局和建议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首席专家提出汽车作为交通与能源之间的核心纽带,必须强化自身的主体贡献。从全生命周期角度来看,仅仅有低碳的车、低碳的产品还不够,必须兼顾交通和能源两个重要的行业,既要保证低碳车、低碳能源,也要从交通上考虑怎么减少高碳出行。

国网电动汽车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沈建新认为,新能源汽车规模对整个国家“双碳”目标的实现不容小视。但从目前协同看,还存在着一些路线包括实际操作过程当中的困局:居住区的充电设施建设难制约着家庭乘用车大规模的推广;新能源汽车参与电网辅助服务碳交易的机制目前还在形成过程当中;车桩网全面互动的技术和商业模式还有待于进一步验证。为此他建议:一是统筹推进居住区充电设施和专用领域充换电模式的推广,加快交通领域全面电动化;二是构建新能源车充新能源电的价值链,促进并且形成电动汽车参与碳交易服务机制;三是加快制定车网互动发展的技术路线,打造灵活、智能、高效的源网荷储的车联网台,特别是深化社区有序充电、车网双向V2G的互动以及跟发电企业绿色负荷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