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交通运输部印发《绿色交通“十四五”发展规划》,提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系统推进、重点突破,创新驱动、优化结构,多方参与、协同共治四项基本原则。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等多部门共同发布的《促进绿色消费实施方案》也提出要大力发展绿色交通消费。

在《交通运输标准化“十四五”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中,绿色交通被作为一项重要发展任务,提出要节能减碳,绿色发展。具体到汽车领域,涉及到交通运输碳排放量值核算方法、城市绿色货运、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城市公交车等方方面面。在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的要求中,《规划》还强调了新能源营运车辆退役动力蓄电池的回收利用;在污染防治要求中,虽未直接提及汽车,但汽车污染防治一直是重头戏。在绿色交通的未来发展中,汽车行业面临巨大压力,但同时也迎来难得的绿色发展机遇。

汽车业减碳是绿色交通发展的支撑

汽车业减排降碳是绿色交通发展的有力支撑。按照汽车行业的相关规划,汽车行业要在2028年实现碳达峰,这一计划比我国总体的碳达峰时间提前了两年,为汽车行业带来压力的同时,也激励汽车行业加速绿色转型,低碳发展。然而,在碳达峰方面,汽车行业还没有具体的核算方法,这是现阶段汽车行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据了解,有关部门已经在研究制定汽车行业碳达峰的相关政策、法规标准等,以指导汽车行业尽快实现碳达峰。

值得关注的是,交通领域的绿色发展在过去一年有了很大进展,这其中与新能源汽车的应用不无关系。交通运输部新闻发言人、综合规划司副司长范振宇介绍,2021年,交通运输部就推进绿色交通发展重点做了三项工作:一是部署做好碳达峰、碳中和交通运输工作。制定交通运输部贯彻落实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实施意见、公路水路行业绿色低碳发展行动方案,发布了《交通运输行业节能低碳技术推广目录(2021年度)》;二是大力推进绿色低碳发展,运输结构优化调整深入推进。加快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运输装备应用,铁路电气化率目前已提升至近73%,46个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城市累计新增城市物流配送新能源车8.6万余辆,新能源城市公交车比例目前超过66%。推进快递物流包装绿色转型。推动100余个城市开展绿色出行创建行动;三是深入打好交通污染防治攻坚战。完成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营运柴油货车淘汰任务。

《规划》还提出了新的任务,在绿色交通领域,要以推进绿色集约循环发展,建设绿色交通,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为着力点,严格执行节能环保强制性国家标准,推进绿色交通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标准制修订,包括节能降碳、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污染防治和生态环境保护修复标准制定。交通运输部新闻发言人刘鹏飞介绍,交通运输部公布的《综合运输服务“十四五”发展规划》,将以降碳为目标,加快构建绿色运输发展体系。其中,汽车行业面临重要的任务,无论是城市开展绿色出行行动中提出的,到2025年力争其中60%以上的城市绿色出行比例达到70%,绿色出行服务满意率不低于80%;还是加快创新货运组织模式中提出的,到2025年重点建设100个左右城市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工程,汽车行业都面临着很大的节能减碳压力。但同时,也为绿色汽车产品的发展提供了重大的市场机遇。该政策也提出,要大力发展清洁化运输装备。到2025年,城市公交、出租汽车、城市物流配送领域新能源汽车占比,分别达到72%、35%和20%。这无疑为新能源汽车的市场化发展提供了巨大空间。

加强新能源汽车能耗管理是重要任务

众所周知,新能源汽车被认为是汽车行业参与交通体系节能减碳的重要抓手。近几年来,我国也在大力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绩。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已经突破350万辆,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正在逐步提升。公安部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784万辆,占汽车总量的2.60%。新能源汽车正在汽车行业节能减排方面发挥者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然而,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新能源汽车的能耗问题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尤其是在技术不成熟的示范推广初期,怎样延长纯电动汽车的续驶里程、打开消费市场是行业企业关注的重点。为了增加续驶里程,企业往往忽视对能耗问题的关注,初期推广的不少纯电动汽车的能耗居高不下,并不利于节能减碳的实现。新能源汽车国家大数据联盟依托新能源汽车国家监测与管理平台监测的数据显示,2019年新能源乘用车典型企业百公里电耗均值为15.95千瓦时。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行业的发展,新能源汽车能耗问题日益被重视。尤其是汽车行业面临的碳达峰任务,要求新能源汽车的能耗必须降下来,才能真正发挥新能源汽车节能减碳的作用。有关政策提出,到2025年,纯电动乘用车新车平均电耗须降至12千瓦时/百公里。但平衡续驶里程与综合能耗之间的关系,不仅与技术提升(如电池能量密度)有关,也与车型的开发策略有关。于是,制定更合理的车型开发策略、根据不同细分市场需求开发不同续驶里程的车型,以让各种车型的能耗达到最佳状态成为车企的新追求。目前,纯电动汽车的开发已经不再一味追求超长续驶里程,消费者在选择车型的时候也会综合考量需求与性价比等多种因素,追求新能源汽车的更低能耗也将成为我国汽车行业实现碳达峰的一项重要内容。

值得关注的是,新能源汽车退役动力蓄电池的管理也被纳入《规划》中,《规划》提出要加强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目前,在新能源汽车退役动力蓄电池的管理方面,已经有系列标准出台,行业集约化管理正在加速。但由于退役动力电池领域面临着市场化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利益纷争等问题,这一行业真正的闭环管理尚未形成,尚需各方持续推进。

工信部装备工业一司司长王卫明介绍,工信部等有关部门将进一步推动退役蓄电池的回收再利用等工作。加快研究制定《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国家和地方等有关部门的具体监管职责,细化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各环节的监管要求,加大监管约束力度;研究建立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管控联动机制,强化线上线下协同溯源监督管理,压实有关主体责任,提高监管效能;加快出台一批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国家、行业标准,抓好标准宣贯落实。加大高效再生利用等一批关键技术攻关和推广应用力度,提升行业技术水平;开展动力电池回收利用试点验收,遴选推广一批典型模式和企业案例经验。持续实施废旧动力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管理,树立一批梯次和再生利用标杆企业。

汽车污染防治关键在于监管

除了加强新能源汽车发展,传统汽车的污染防治也是绿色交通发展的重要一环。

事实上,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我国机动车的污染防治问题都是一大难题,很多在用车辆的排放很难达到要求,甚至监管也不到位。近两年来,我国正在大力推动黄标车等老旧车辆的淘汰工作。商务部消费促进司负责人王斌介绍说,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累计淘汰黄标车和老旧车2000多万辆。去年6月,生态环境部下发了《关于建立实施汽车排放检验与维护制度的通知》,要求加强对在用汽车排放污染的防治工作,在机动车污染防治方面,相关的法规标准也正在加速完善。我国各地也正在用加大处罚力度等手段,加强对在用车的污染治理。比如《北京市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放污染防治条例》提出,对超标污染排放实施更严格的管理,加大惩戒力度。对于当事人受到罚款处罚后,既不缴纳罚款,又不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执法机关可以依法申请法院强制执行。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严格的惩戒措施会促进节能环保技术的进步,从而起到引领产业升级、淘汰落后的作用。

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副总经理何庆表示,《北京市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放污染防治条例》对不达标车辆采取的处罚力度很大,综合测算下来,对相关企业的处罚力度甚至要高于欧美等国家,这将促进相关企业加强对在用车的污染防治。“在用车的污染防治将是汽车行业未来的重点任务之一,相关标准加快完善的同时,也需要加强监管,确保政策落地,只有执行到位才能真正推动在用车的污染防治工作,以切实减少机动车的污染排放,在这方面,汽车行业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何庆说。本报记者 王金玉《中国汽车报》(2022-02-07 007版)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