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自动驾驶行业似乎进入了“寒冬”,近期国外头部企业传出一系列不利消息。背靠福特和大众集团、曾是硅谷自动驾驶明星企业的Argo AI将关闭运营;一年前估值高达500亿美元的“辅助驾驶之王”Mobileye,真正上市时市值不及原估值的一半;因商业化遥遥无期,亚马逊和联邦快递相继关停了无人配送车项目;曾号称要在自动驾驶领域与Waymo及Cruise“三分天下”的Aurora面临严重危机,采取了裁员、高管降薪、出售资产、减少福利等方式节省开支。

之所以如此,与高阶自动驾驶技术迟迟难以商业化落地有很大关系。数年前,在自动驾驶行业发展迅猛期,很多高管宣称完全自动驾驶指日可待,资本市场也对此颇为看好,巨额资金流向自动驾驶领域,整个行业弥漫着一股极度乐观的氛围。例如,2017年福特投资Argo AI时,曾预计2021年将L4级自动驾驶推向市场。前两年,L3级被不少人视为“鸡肋”,多家车企及自动驾驶公司在设定目标时甚至“羞于”谈及L3级,而是直接瞄准了L4甚至L5级。

然而时至今日,L4级自动驾驶技术依然难以真正走向市场,只在部分特殊场景下进行了试点,无论从技术还是政策抑或是现实角度来看,都不具备商业化落地条件。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经不起无休无止地“烧钱”。以Argo AI为例,在烧完了从福特和大众集团手中拿到的上百亿元投资后,由于得不到新的投资,自身又尚无“造血”能力,只能黯然退场。再比如尝试进军无人配送领域的亚马逊和联邦快递,在探路数年后依然没能找到可行的商业化落地路径,加上主营业务低迷,因此不得不关停无人配送车项目。

与此前的乐观不同,现在无论是资本市场还是玩家都已经意识到,高阶自动驾驶短期内难以实现盈利。资本市场经不起长期等待,在项目前期投入巨大且暂时看不到回报的情况下,不少投资者抽身离去,融资困难的Aurora为此遭受巨大冲击。

当然,展望未来,自动驾驶依然是资本的风口所在,但在无法实现自我“造血”的情况下,自动驾驶公司能否在资本“寒冬”中存活下来,是必须面临的挑战。在这种情况下,不少玩家选择告别过去秀技术赚吆喝的模式,从L4级“降维”布局L2+,让技术真正落地。毕竟,虽然L4级自动驾驶市场化时间不确定,但L2级辅助驾驶技术已经能够大规模应用,L3级系统也开始应用在量产车上,例如梅赛德斯-奔驰在德国销售的奔驰S级和EQS。再看Mobileye,虽然市值远不及预期,且在从辅助驾驶向自动驾驶进阶的过程中逐渐掉队,但至少现有的辅助驾驶业务为其带来了大量的真金白银,从而能够支撑其走下去。

一些深感“烧钱”过多的车企也改变了策略,不再执着于自研,也不再盲目追求L4级自动驾驶,而是着眼当下,将能落地的技术先落地。在宣布关停Argo AI后,福特首席执行官吉姆·法利表态称,福特的当务之急是打造出优秀的L2及L3级系统,提升智能汽车竞争力。福特甚至暗示会购买外部方案,而不是完全自研。大众集团也不再继续加码Argo AI,而是计划通过合作的方式打造智能驾驶系统,为此其在德国牵手博世、在中国与地平线合作。

种种迹象表明,自动驾驶的路仍然很漫长,尤其是在全球经济承压、资本市场更加谨慎的背景下,依赖于资本输血的玩家可能会过得比较艰难。不难预见,未来还会有一批基本功不够扎实的自动驾驶企业或项目继续倒下。即便是那些财大气粗的大集团,也不可能无休止地“烧钱”。

不过,自动驾驶作为一项可以改变人类生活的革命性技术,巨头们不会放弃,各国政府会全力支持,资本依然会不断流入。面对自动驾驶行业“寒冬”,聪明的玩家会更加谨慎,选择更加理性、更加现实的发展节奏,而不是盲目追求快速扩张和自动驾驶技术“一步登天”。多一些耐心和眼光,资本所投下的筹码迟早会开花结果。张冬梅   《中国汽车报》(2022-11-07 003版)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