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于见专栏


【资料图】

如果不是有资本加持,四年巨亏49亿元,恐怕是任何一家初创企业都难以承受的。4月中旬,决策类AI 独角兽北京第四范式智能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第四范式”)再次更新招股书,继续向港交所发起上市冲击。

都说事不过三,但是这却是第四范式第四次冲击IPO、谋求上市。据第四范式招股书显示,公司2019年-2022年四年时间内,累积亏损 49.23 亿元,第四范式同时在招股书中明示:可能无法实现或随后维持盈利。因此,业内人士也用“流血”独角兽来形容第四范式。

与第四范式一样受到关注的,还有其创始人戴文渊。作为年仅39岁的创业者,戴文渊也是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世界冠军的获得者,并被业界冠以天才科学家的荣誉标签。

不过,科学家不一定适合创业,在这个十分烧钱,甚至带有几分“赌性”的AI赛道,第四范式似乎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1

资本接力,却血亏不止

据了解,第四范式是一家专注于提供以平台为中心的人工智能软件公司。据其新版招股书,以 2022年收入计,第四范式在中国以平台为中心的决策类人工智能市场排名第一,市场份额为 22.6%。

只是,营收排名第一的地位,并没有让第四范式AI行业打破行业集体亏损的魔咒。据其招股书显示,2019年-2022年期间,第四范式的经营亏损分别为 5.51 亿元、5.60 亿元、11.73 亿元及 10.26 亿元;经调整后的经营亏损,分别为 3.18 亿元、3.86 亿元、5.69 亿元及 5.48 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几年过去,第四范式并没有随着其营收规模的扩大,而缩小亏损的缺口。相反,第四范式长期的财务状况是“增收不增利”。例如,2021 年上半年虽然实现2倍营收增速,但亏损净额超 2020 年全年。

第四范式常年亏损的原因,也显而易见。一方面,报告期内,其销售、营销开支逐年递增。另一方面,其研发投入也是连年居高不下,令其不堪重负。

据招股书数据显示,2019 年 -2022 年第四范式研发费用分别为 4.16 亿元、5.66 亿元、12.49 亿元、16.50 亿元,占同期收入的比例分别为 90.6%、60.0%、61.9%、53.5%。

对此,第四范式在招股书中也明确说明,公司处于技术密集型赛道,前期的技术研发投入在所难免,而将其技术成果转化为商业价值,也尚需时日。

这也间接说明了,第四范式的发展,或许面临所有AI企业相同的难题,那就是技术应用能力不足、商业转化难。

据了解,目前第四范式的营收来源分为先知平台及应用产品、应用开发及其他服务两大部分。其中,先知平台及应用产品的营收,占据了公司总营收的半壁江山。

数据显示,2019 年 -2022 年,其先知平台及产品收入分别为分别为 2.54 亿元、6.19 亿元、10.15 亿元和 14.92 亿元,占总收入的 55.3%、65.7%、50.3% 和 48.4%。

在决策类AI概念的推动下,第四范式也是资本的宠儿。据其招股书显示,截止目前,第四范式已累计完成11轮融资,股东阵营也堪称豪华。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交通银行五大国有银行加持,红杉资本、腾讯、创新梦工厂等明星资本也未缺席。

不过,限制第四范式“长大”的因素很多,其中客户名单过于集中就是其中一个。据了解,第四范式分別服务 32 名、47 名、75 名及 104 名标杆用戶;标杆用户收入分別贡献总收入的 58%、61%、51% 及 60%。

这也意味着,近四年内,第四范式的标杆用户、营收贡献占比过半。对于一个AI独角兽企业来说,如果不能在商业应用方面“阳光普照”,显然也会限制其想象空间。

2

定位垂直却难避开竞争,长跑赛恐难胜出

众所周知,过去的人工智能赛道,因为技术尖端、入局门槛高,如无人之境。但是近年来,随着“懒人经济”时代的来临,AI的需求场景激增,需求也水涨船高。因此,入局的企业也越来越多,赛道自然也越来越拥挤。

不过,AI同时又是一个坡长雪厚的赛道。不仅十分烧钱,而且难于盈利。不过,第四范式为了避开竞争、增加胜算,也对其未来的发展进行了精准定位。

相比AI四小龙等独角兽企业,要么瞄准视觉人工智能、要么进行语音及语义人工智能的研发,要么专注人工智能机器人,第四范式选择的是早年鲜有玩家入局的决策人工智能方向。

只是,尽管第四范式瞄准的领域已经十分垂直,依然抵不过 BAT等互联网传统巨头及华为等为代表的综合性科技公司,正在争相入局决策类AI赛道。

与此同时,综合型的互联网科技企业以外,金融、电商等细分行业,以及其它AI创业公司也对第四范式瞄准的市场,虎视眈眈。

这也意味着,第四范式将在这个相对狭窄的赛道,与互联网科技巨头企业、AI应用垂直领域的玩家一争高下。而竞争的维度也将是品牌知名度、覆盖率、用户群以及背后的资本实力。

不容忽视的是,近年在各大玩家的残酷角逐下,第四范式正在受到来自竞争加剧施加的压力。

不过,根据第三方调查公司的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人工智能支出达到1987亿元,预计于 2027 年将增长至 6910 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 25.1%。超过两位数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必然会给决策机器人的方向也带来时代机遇与发展红利。具有先发优势的第四范式,自然不会坐以待毙。

只是,在资本助力之下,这注定是一次长跑,而第四范式在投资者已经变得后劲不足之时,如何能熬过最艰难的亏损周期,也将决定其生死存亡。这也不难理解,为何其四次冲击IPO,屡败屡战了。

3

上市一波三折,商业化魔咒或难打破

对于第四范式而言,冲击IPO谋求上市,显然是为了给公司未来的发展输血助力,在一级资本市场的投资者信心、耐心消磨殆尽之时,赢得一线生机。只是,如果这场资本长跑下来,其商业化困局依然难破,恐怕即使成功登陆二级资本市场,也难以赢得支持者。

据了解,第四方式在前三次冲击IPO的过程中,与其股东之间还约定了撤资条款。一旦第四范式不能按计划完成上市,其部分股东或将全身而退。这也意味着,第四范式已经没有退路,因为目前公司的负债状况,不允许第四范式继续拖延。

据观察,由此也给第四范式带来了两大挑战。其一是倘若此次上市未能成功,可能触发撤资权,且当前的市场对AI企业的认可,度也值得重新考量;其二是公司的业务应用前景不够清晰,且公司并无其他业务能够供养AI业务的花销。由此带来的风险,也将是其未来的经营,或将难以为继。

实际上,在AI商业化困难这条道路上,第四范式并不孤独。只是,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相比较而言,一些拿到二级资本市场入场券的玩家,有更多的话语权,更旺盛的生命力。而第四范式则没有。

归根结底,其商业化路径尚未得到验证。而当前的财务模型,又似乎在不断说明,第四范式的商业模式能否跑通,还需要继续用正向盈利的数据加以证明。

而且,拉长时间线来看第四范式的上市进程,已经拖了两年之久。正所谓此一时彼一时,AI这个高手如云的新江湖,早已今非昔比。

而第四范式两年前的估值,能否在资本市场上成功兑现,也将决定了第四范式现有的股东是去是留。

所幸的是,当AI整个行业处于山重水复疑无路的焦灼期之时,AI大模型的热潮给行业注入了一丝活力。

据了解,借着ChatGPT的大火,第四范式也于近日向外界展示了自己的大模型产品“式说3.0”,并提出AIGS战略,并乘着这股东风,再度向二级资本市场发起总攻。然而,AI东风是来了,但是第四范式是否已万事俱备呢?恐怕未必。

4

结语

作为AI赛道的重量级玩家之一,第四范式曾经也是资本眼中的香饽饽,因此多轮明星资本接力长跑,将其送到了二级资本市场的大门。

然而,三次冲击IPO无果的第四范式,似乎在融资上市这条路上,还差一些火候。从第四范式目前的发展来看,无论是第四范式的商业化能力,还是其未来的商业化可能性,都令投资者十分质疑。因此,其未来的命运是掌握在资本手中,还是掌握在第四范式自己的手中,尚未可知。

无论如何,如今还在牌桌的第四范式,依然是行业不可忽视的一股力量。凭借其在决策AI垂直领域的长期深耕,谁也无法否认,第四范式依然有借助资本,逆势翻盘的可能。我们期待第四范式另辟蹊径的发展思路,将会为其在竞争激烈的AI赛道,攻下牢不可破的城池。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