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十四五”新型城镇化实施方案》发布。国家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十四五”时期,要坚持存量优先、带动增量,着力提高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质量,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放开放宽除个别超大城市外的落户限制。

近十年来,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取得一系列重大历史性成就:1.3亿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两横三纵”城镇化战略格局基本形成;到2021年末,全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4.72%、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到46.7%,城乡居民收入比降至2.5,城镇化水平和质量大幅提升……

为推动“十四五”时期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政策导向有效落地,《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全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稳步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明显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差距明显缩小。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质量显著提升,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全部未落户常住人口。“两横三纵”城镇化战略格局全面形成,城市群承载人口和经济的能力明显增强,重点都市圈建设取得明显进展,轨道上的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基本建成。超大特大城市中心城区非核心功能有序疏解,大中城市功能品质进一步提升,小城市发展活力不断增强,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取得重要进展。

国家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推进城镇化的首要任务是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具体举措包括: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放开放宽除个别超大城市外的落户限制,各城市因地制宜促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农业转移人口举家进城落户,并与城镇居民享有同等权利、履行同等义务;完善城镇基本公共服务提供机制,建立基本公共服务同常住人口挂钩、由常住地供给的机制,探索实施电子居住证。

同时,提高农业转移人口劳动技能素质,聚焦用工矛盾突出的行业和新业态,持续大规模开展面向新生代农民工等的职业技能培训,探索通过社保卡为符合条件的农民工发放电子培训券;强化随迁子女基本公共教育保障,以公办学校为主将随迁子女纳入流入地义务教育保障范围,根据人口流动调整教师编制定额,加大人口集中流入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位供给。

延伸阅读

2035年中国劳动年龄人口在9亿以上

世界与中国人口展望数据发布暨低生育应对研讨会昨天在北京举办,第一时间对联合国人口司新一轮人口预测报告《世界人口展望(2022)》相关数据进行解读。

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在研讨会上介绍了关于中国“十四五”及中长期人口变动趋势预测主要结果。

2020年第七次人口普查首次采用电子化采集、自主填报、采集居民身份证号码、利用部门行政记录、利用大数据、集中数据处理、统一在线管理等举措,获得了高质量的人口数据,为开展新一轮人口预测奠定基础。

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依据第七次人口普查人口数据,经过生育、死亡、迁移等数据评估,采用随机人口预测与多情景预测相结合的方法,预测了中国人口变动的七大趋势。

趋势一:14亿人口零增长,努力实现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中国大陆总人口2017年突破14亿,“十四五”及中长期总人口将相继经历零增长、负增长。2035年前保持在14亿左右。人口是我国发展潜力、发展韧性的基础性因素。联合国预测,印度总人口将在2023年超过中国。但中国的城镇化水平、劳动力素质、人均产出均高于印度。2050年中国人口总量为13亿左右,远高于届时人口3.75亿的美国。

趋势二:出生人口进入1000万平台期,应积极推动实现适度生育水平。中国年度出生人口,2020年1202万,2021年降至1062万。“十四五”及中长期实施积极生育支持措施,促进生育友好,出生人口到2035年乃至更长时间将在1000万左右波动。

趋势三:劳动年龄人口9亿以上,素质提升,挖掘人力资本新红利空间巨大。中国15岁至64岁劳动年龄人口,2020年为9.68亿,2035年在9亿以上,比当前欧洲人口总数多1.5亿人,接近美国当前总人口的2.7倍。受教育程度不断提高,挖掘人力资本新红利空间巨大。

趋势四:老年人口将突破4亿,低龄老人占比高,挖掘老年人力资源潜力大。60岁及以上老人,2020年为2.64亿,2025年达到3.21亿,2032年突破4亿。65岁及以上老人,2020年为1.91亿,2025年达到2.21亿,2033年突破3亿。60岁至64岁低龄老人,2020年为0.68亿,2026年突破1亿,2035年为1.06亿,挖掘老年人力资源潜力巨大。

趋势五:高龄老人将翻番,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要促进老年健康。中国80岁及以上高龄老人,2020年为3570万人。2035年翻一番多,为7960万人。失能半失能老人规模不断增长,关注影响老年健康的因素,不断提高老年健康水平,才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

趋势六:老年抚养比带动总抚养比快速上升,需要不断完善养老保障,促进代际平衡。劳动年龄人口减少,老年人口持续上升,老年抚养比(15-59岁=100)2020年为30,2035年为54,2050年增长到82。总抚养比(15-59岁=100)2020年为58,2035年为73,2050年为106。也就是说到2050年,我国每100个劳动年龄人口将抚养106个少儿和老年人口。实现高质量发展,迫切需要改革完善“一老一小”保障体系,促进代际平衡。

趋势七:将有超过10亿人居住在城镇,人口在空间上的集聚将形成新的增长动力。生活在城镇的人口,2020年为9亿人,2035年将增长到10.23亿人。城市和城市群将聚集更多的人口,人口聚集与收缩区域并存。优化人口与空间资源配置,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可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

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方面表示,中国人口规模巨大,人口健康水平和质量不断提升,进一步优化人口与空间资源配置,加大科技创新,挖掘人口支撑经济发展的潜能仍有较大空间。促进人口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双向适应和动态均衡,可为促进14亿人口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未来,实现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

此次发布的《世界人口展望(2022)》将中国的七普数据作为重要参考依据,对中国的低生育水平作出新判断,将对全世界客观认识中国人口发展趋势产生重要影响。

根据联合国最新一轮全球人口估计和预测,2022年世界人口将达80亿,2080年达到峰值104亿左右。2023年印度人口将超过中国,2050年印度人口将比中国多3.51亿。新冠疫情大流行对全球人口死亡、生育、迁移产生影响,使全球平均预期寿命从2019年的72.8岁降至2021年的71岁。

本次研讨会呼吁关注全球人口变动与可持续发展,以及14亿人口的中国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未来,实现人口规模巨大现代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研讨会由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与联合国人口司、联合国人口基金驻华代表处共同举办。(本报记者 白波)(记者 曹政)

关键词: 十四五新型城镇化实施方案 城市外的落户限制 新型城镇化建设 1.3亿农业转移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