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孩子刚生下来的时候只有800克,经过58天的悉心治疗,她已经闯过了一道道难关,现在已经长到了1700克。”说起目前仍在救治的超早产儿,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德州医院新生儿医学科主任、主任医师高雁翎倍感欣慰。这也是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德州医院新生儿医学科建立以来,成功救治的最小孕周的超早产儿。

9月27日凌晨,一位孕25周、怀孕十次,经历了孕21周宫颈环扎术保胎的40岁二胎母亲出现先兆早产,即将分娩。作为全市新生儿危急重症救治中心,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德州医院新生儿医学科接到产科电话后,立即派出主任医师罗丽平到产房进行抢救,并顺利将患儿安全转运至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

“产儿科合作为后续的救治打下了基础并争取了宝贵时间,但她只在妈妈肚子里待了25周,对于体重仅有800克的超早产儿来说,各脏器发育极不成熟,接下来的日子还将面对一个又一个难关。”高雁翎介绍,对于超早产儿来说,最先要闯的就是呼吸关,由于患儿肺发育不成熟,出生后首先就出现了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

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医生立即给予气管插管,呼吸支持治疗,在提供有效呼吸支持的同时尽可能减少呼吸机肺损伤。此外,医护人员时刻关注患儿的各项生命指标,精细调整呼吸机参数、监测脉氧,避免氧气浓度过高致早产儿出现并发症和后遗症,以提高患儿的生存质量。最终,经过持续一个月争分夺秒的“呼吸保卫战”,患儿生命体征趋向平稳,呼吸状况逐渐改善并成功撤掉呼吸机。

过了呼吸关还有感染关,医生发现患儿生后存在严重的感染,即早发败血症且合并颅内感染,这也是导致孩子早产的“元凶”。为此,高雁翎及罗丽平组成医疗团队制定周密的治疗方案,在积极控制感染的同时开展救治工作,经过为期2周的治疗,患儿的感染得到有效的控制。

“最需要耐心的就是喂养关,由于患儿刚生下来没有吸吮吞咽能力,存在喂养不耐受等表现,最初只能依靠静脉营养。”高雁翎介绍,为了给患儿提供营养,病区护士长李英带领护理团队在细如发丝的血管里植入PICC,为患儿开辟了生命通道;随后,为早期建立肠内营养,医护人员只能用棉签蘸着初乳涂在患儿的口腔里;自从胃管喂养以来,患儿的奶量从最初的0.5毫升、1毫升到如今的每次30毫升,每天8次。伴随着奶量的增加,患儿的体重已经长到1700克。如今,经过护士的耐心喂养锻炼,患儿逐渐有了吮奶功能。

在整个治疗期间,患儿经历了呼吸窘迫、围生期感染、动脉导管开放、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早产儿贫血、喂养不耐受等重重问题,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德州医院新生儿医学科医护团队在主任高雁翎带领下制定周密的诊疗方案,并根据患儿病情细致调整,动态监测患儿每一时刻的血压、心率、血氧和病情变化……是医护人员不分昼夜,寸步不离地守护,才让患儿闯过了生命的一关又一关。创下生命的奇迹!

“作为市新生儿危急重症救治中心,近年来,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德州医院新生儿医学科成功救治了近百例出生胎龄小于28周的超早产儿,积累了丰富的救治和护理经验。”高雁翎介绍,超早产儿救治技术也被称为新生儿医学科医学王冠上的“明珠”,25周早产宝宝,从紧急分娩、快速转运、精心治疗,悉心照料无缝衔接的救治流程,离不开危重孕产妇、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密切协作,这体现了德州市新生儿危重症综合救治能力的不断提升。(吴杨)

(责任编辑:鲁峰)

关键词: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医护人员 危急重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