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浩

笔峰塔又称宝塔,亦称文笔塔。“文革’期间因”五七 干校”60化人落户向阳湖度改 名向阳塔。

电峰塔位于向阳湖“五七干校”东岸。系湖北省威下市距咸宁城区3.5公里。代无考,历经风雨,饱经沧桑,今幸存之塔系清朝道光十八年(188年)由咸宁知县夏廷树修建。该塔建在古老自然村张书绅湾严家嘴龟山巅峰上(威宁县志称张书绅村为书香门第)。且严家嘴这个小山丘与淦河水口遥遥相应,平滩曲港,一山岿然,张书绅老辈人称为“龟山”。

据有关史料记载,夏廷越修建笔峰塔当时的确是满怀虔诚,希望通过建塔来激励士气,振兴文教。他在《石塔记》中说:“盖古者建都立邑,一台一榭,必与士气相关,与善气相应。后世郡县,多假浮图之制,置诸城郭川原之上,于以周览形胜,所在高瞻而远瞩,固守土者之所以不废也。兹山当波流涌泄之区,回拱旋抱有塔焉。以补峰峦之所未起,倘亦人定胜天之事与?且夫人之学也,先定其规模以从事,犹塔之初其也;日积而月累焉,犹塔之层叠也;超乎尘俗之表,路乎高明光大之域,犹塔之凌绝顶而干云霄也。善气之导迎,土气之激励,学术文风之奋兴,不将于塔乎?”

到了光绪五年(1879),曾担任国史馆誉录的咸宁人余 益杞在《建奎星阁记》中说:“严家嘴有浮屠焉, 昔方伯夏公憩亭宰咸时建也。

惟时人文蔚起,掇巍科者趾踵相属,以至于今,而其前阙如。笔峰塔的修建,有可能助于“才之奇,科举之盛 也”。笔峰塔在振兴文运中,也许起到- - 种暗示效应。

笔峰塔建造是砖石结构,塔高为七层楼阁式18面形,门 额刻有“ 直达蟾宫”四个大字。底每边长2.2米,塔高28米,塔峰_上几棵野桔树长年绿叶葱葱,每到金秋十月果实累累。塔原本每层飞檐角上悬挂铜铃1个。总计56个。每个约重2.5公斤,因历年锈蚀无存,最后1个铜铃1966年(文革时期)被盗。塔内有石级石阶可登临至第四层向外眺望,整个 咸宁城景色尽收眼底。“湖干一塔响风铃,突兀峰岚影逼青”的奇光胜景,也印证了“咸宁十二都,石硼锁金鳅;一里三进仕,条河百秀才”。笔峰塔的修建的确给咸宁带来了文教振兴。

2012年咸安区政府将向阳湖笔峰塔修复已纳入议事日程,发动社会精英捐资1200万元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修复原貌,使开发旅游景点与保护文物古迹为一体。历经风雨洗礼的向阳湖笔峰塔重现昔日风采。

文字来源:《咸安地名故事》

本中心部分文章为转载摘编自相关书籍,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我们已经尽可能地对作者和来源进行了通告,但是能力有限或者疏忽,造成漏登,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立即更正或者删除有关内容。

关键词: 尽收眼底 以至于今 文物古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