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云上咸安报道7月29日,笔者行走在浮山街道白鹤畈,只见一条大桥河如玉带穿村而过、一畈绿油油的稻浪迎风起舞、一条拓宽的机耕路伸向天际、一群白鹭翩飞田野,一幅“漠漠水田飞白鹭”的乡村田园风光映入眼帘。

“这畈水稻去年7月份之前还是撂荒地,村里响应上级耕地非粮化整治号召,将流转出去2年末开发的200亩非粮化耕地和荒田收回村里集中整治利用,效果很好。”白鹤村党总支书记阚剑说,将土地循环利用,种一季水稻后栽一季油菜,年可收稻谷14万斤,收油菜籽4万斤,成为村集体经济增收的新渠道。

“镇里出一点、村里筹 一点、村民补一点。”说起撂荒地整治,横沟桥镇分管农业的副镇长刘记兵胸中有策,筹资28万元修建820米机耕路、1100米沟渠、2口水塘,将袁铺村10组100亩田地全部平整到位。并做通村民工作将土地托管给村里5年,统一流转给种植大户耕种,获取收益弥补整治经费缺口。

如今,横沟桥镇袁铺村10组,100亩连片撂荒地整成高标准农田,现已全部种上水稻;杨畈村不等不靠,投入资金15万元动用挖机、推土机对356省道、杨双线沿线的抛荒耕地集中整治种上了农作物。

“全镇累计投入资金达50万余元,在规定时间内完成401.23亩撂荒地的整治,全部种上粮食作物,让撂荒地变身产业田。”横沟桥镇镇长蔡海咸说。

如何激发各部门科学化整治撂荒地的积极性?

咸安区因地制宜出台奖励政策,一方面鼓励村组及农户复耕复种,村组集中开展灭荒的给予一定的资金补贴,农户自主开展灭荒的补贴一部分种子肥料。另一方面引入种粮大户租种,对耕种条件好,农户自己没有劳动力耕种的,由村、组负责复耕后流转给种植大户集中耕种,租金由村组统一收取弥补复耕投入;耕地条件差,且承包农户不愿耕种的,村组兜底代种。

“发现一丘整治一丘,利用一丘,严守粮田生产红线。”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吴达明介绍,去年以来,全区已对4类“非粮化"田(即在田里种苗栽树,将农田挖成水塘,高标准农田变为非粮田,抛荒田4类)进行摸底造册,因地制宜进行清理整顿,将防止耕地“非粮化”和耕地保护作为刚性指标,列入村级年终考核,确保零新增,严守耕地红线,切实做到应垦尽垦、应种尽种。

截至目前,全区已整改并耕种撂荒地1498.93亩。

(特约记者:胡剑芳 编辑:李萌 责编:余娅敏)

关键词: 横沟桥镇 投入资金 因地制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