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咸安报道 连日来,咸安各地高温日数创历史新高,持续晴热高温天气给农业生产带来风险与挑战。面对这一情况,双溪桥镇提前部署,凝心聚力打好抗旱保收阻击战。8月24日,记者走进双溪桥镇,实地了解“他们”的抗旱故事。

党员带头 群众自救显成效


(资料图)

“这半个月来,在老支书的带领下,我们每天轮流守着水泵抽水抗旱,效果好得很,再过10来天就可以收割咯。”李容村村民袁松林咧嘴笑道。

在李容村南山袁,袁松林口中的老支书袁青林正走山窜林地查看稻田引水灌溉情况。退休老支书袁青林,同时也是一名老党员,面对连日的高温天气,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多日来,他穿梭在山林中,及时为百亩稻田“解渴”。

据村干部袁建福介绍,李容村属丘陵地形,地势较高,农田周围大多无供电电源,稻田多成阶梯式分布。同时,村里抗旱设施有限,只有12台抽水泵机,仅靠村里组织抗旱,恐力有不逮。面对这一情况,袁青林积极动员乡亲,组织屋场谈心,引导群众自救。

“仅靠村里的力量,肯定是不够的,我们村湾集资购置了一台抽水泵机,并自费购买汽油,保障泵机全力运行,让稻谷喝上‘救命水’。”袁青林表示。

如袁青林一样的身影,穿梭于各个村湾的抗旱现场,用党员的担当,践行初心使命。据悉,李容村全村中稻种植5000多亩,预计减产面积几十余亩,抗旱成果显著。

企业助力 干企合力战旱情

在孙鉴村16组,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双溪桥镇支行行长邹志清正在配合村干部安装调试抽水泵机。“安装、接电、调试。”随着泵机的轰鸣声响起,涓涓清流顺着抽水管流向干涸的稻田,及时为“口渴”的水稻送上一口清凉。

看着重新湿润起来的稻田,孙鉴村村支书助理李著心里的那块石头可算是着了地。原来,早在7月,面对可能出现的旱情,孙鉴村便早早谋划起来,提前组织干群疏通大小渠道,并提前蓄水,做好准备。

可没成想,旱情来势汹汹,村里现有的大小水泵无法满足灌溉需要,只能分批次轮流向全村稻田抽水灌溉,做到3天一轮回,保障水稻生长基本供应。

存活问题已解决,可如何保证收成,仍是孙鉴村面临的大难题。

随着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的不断深入,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双溪桥镇支行在走访过程中了解到,多数村民反映抽水泵机不足的实际困难,邹志清暗暗记在了心里。急民之所急,忧民之所忧。回到单位后,邹志清急忙联系起了泵机生产厂家,并筹措资金购置了3台大功率固定水泵以及一台小功率移动式水泵。

“3台固定水泵分别安置在灌溉需求较大的2组上畈棠下、12组刘福铺、16组高子河,增强灌溉农作物力度,降低旱灾损失。同时,我们也准备了矿泉水、风油精等抗旱物资,做好抗旱人员的后勤保障。”邹志清说道。

基层治理 干群齐心保丰收

“田里水稻的长势还不错啊,大家继续努力。”旱情下的三桥村,少了一缕忧愁,多了一丝从容。在三桥村村委会,村干部们你一言我一语地商量如何在保障收成的情况下增产增收。稳坐钓鱼台的背后既得益于其平原地形所带来的三级提水灌溉,同时也是三桥村包片排查旱情,科学调度水源,统筹安排人力、机械化抗旱的结果。

不仅如此,自7月以来,三桥村便积极动员党员,引导群众清理河道、沟渠,同时发挥党员示范引领作用,通过微信转发、入户宣传等方式提高群众抗旱意识,引导群众自发蓄水、循环用水,节约用水。

截至目前,三桥村已累计投入资金5万余元,动用挖掘机等大型机械10余次、劳力300多人次,启动13座抗旱泵站、使用60余个小型潜水泵,清理沟渠80余公里,全村受灾面积仅30余亩,有效地解决了区域内近5000亩农田的旱情。

“为了保障灌溉用水持续稳定输出,三桥村还制定了定时巡查制度,由专人定时定点排查泵站运转情况,消除安全隐患。”三桥村村支书助理杨德燕说。话音未落,只听见办公室传来村委委员张华雨大呼一声:“走咯,排查泵站去……”

党员带头、企业助力、基层治理,双溪桥镇凝聚合力,打好组合拳。目前全镇共投入抗旱设施设备850台,人力1752人次。

(融媒体记者:刘正杰 见习记者:舒志强 通讯员:邹志清 编辑:董盈 责编:余娅敏)

关键词: 双溪桥镇 邮政储蓄银行 继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