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 艳

我家有四口人,有趣的是,从排列组合来看,是两对父女——父亲和我、丈夫和女儿。父亲平时不跟我们住一起,但对我的关心,一刻也没少。尽管年事已高,到了颐养天年之际,他每个周末过来,总会送上一份老父亲的问候与关怀。

说起我家的两对父女,一对惺惺相惜,时刻牵挂着对方,爱如潺潺流水;一对“心口不一”,关键时候表现出蓬勃的父女情,也似山高水长。这两种父爱,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之时。父亲教师出身,脾气温和,容易沟通,从小到大,我在他的谆谆教导下快乐成长。他满腹经纶,重视礼教,为我讲明了很多道理,通过言传身教,我也成为重情懂礼之人。丈夫军人出身,对待女儿宠爱有加,只要孩子想要的东西,他尽量满足。然而他性格耿直,脾气有时似六月天气,晴雨相间,让小小年纪的女儿一时接受不了,但赌气不超过两天,父女俩便和好如初,亲热劲让我暗生羡慕。


(资料图片)

一直以来,我喜欢吃鱼皮、鸡胗、鱼泡等,在物资不丰富的年代,经济不宽裕的家里能吃到这些东西不容易,只要饭桌上有,父亲就会夹到我碗中。即便现在,我们一起吃饭,他看到这几样食物,会不自觉地说:“你赶快夹去”,同样爱吃的女儿不免抱怨:“外公只关心妈妈。”父亲理直气壮地说:“你妈妈不吃肉,你什么都吃,可以夹鸡腿呀”。

前天晚上9点,女儿快下自习了,丈夫准备去接她。临行前,他削了两个梨子,一个是丰水梨,个小味道不是很好,另一个是秋月梨,个大甜美爽口。两种梨子削好后肉质呈乳白色,看上去很相似,只能凭块头来辨别。丈夫用碗给女儿装了八九块,给我留了四五块,我看了一笑,说:“总算有点良心,知道给女儿装三块差的,给我留点好的。”哪知口头表扬却成了温馨提示,他赶快把我的好梨换两块给女儿,更换完毕,急忙端起女儿的碗“溜之大吉”,临到门口送上一个狡黠的微笑。我“气”得无语,心里嗔怪着:“把我当什么人了。”

小时候我做了错事,父亲总是心平气和地给我指出,他知道我自尊心强,“响鼓不用重锤”,点到即止。他对我的教育在日常点滴中,不时用别人的事例暗中“敲打”,敏感的我明白他的意思,从来不触犯他的底线,父女俩就这样相安无事地渡过了我的童年、少年和青年。尽管青春期我有些小叛逆,但父亲用心陪伴、用情疏导,引导我顺利渡过那段时光。

那些年流行琼瑶小说和由其改编的电视剧,母亲和我都喜欢看,平时没有时间看小说,只能在寒暑假阅读两三本。上学期间,每晚播放电视剧时,我总是端一杯茶,在客厅磨磨蹭蹭、慢慢悠悠地喝,直到母亲给我使眼色才离开。到卧室后,我看了一会书,就躲到门后,从门缝里偷看客厅电视,一次两次……我过足了电视瘾。后来被父亲发现,他没有批评我,只是把电视机移了位置,电视剧开始时,他把座位移到卧室门前,完全挡住我的视线,让我在门缝里只能看到他的后脑勺,无法再瞅一眼电视剧。

丈夫阻止女儿玩电子产品也是用尽方法,父女俩“斗智斗勇”。他把家中电脑设置了密码,才过三天,女儿就想办法打开了,估计是偷看了丈夫的密码,或是学会了解锁。女儿用的家教机,她自己设置了密码,我们无法打开,根本不知道她是用于学习、还是偶尔追剧、或是听音乐。后来要求她把密码撤消掉,依旧无法查到她的使用轨迹。于是,丈夫苦口婆心地给她讲学生沉迷网络的危害,我笑着说:“你的道理她听不进去,不如让她观看网络上的教育视频,或是浏览中学生不能用电子产品的相关文章,00后的小孩对网络的可信度强于父母的唠叨。”果然这个方法有效,女儿明白了其中的利弊,现在除了看学习视频,很少用电脑和手机。

父亲虽然是个老师,可是上学期间,他没法辅导我学习。他提问时,我不太自信,也有些害怕,不敢大声回答,这样让他怒形于色,语气不耐烦。平时他对待学生十分宽容,比较起来,我不免有些失落。如此几次,他干脆不辅导了。那些年,他当毕业班班主任,也确实没有时间和精力辅导我,于是,他把重心放到规范我的学习习惯上,帮助我制定有效的学习计划。这样,我思想放松,他心情轻松,双方达到理想的状态。

丈夫辅导女儿学习,方法不一样,先自己在网络上学习,再根据学习笔记和重点难点来教女儿。他们也遇到我当年同样的问题,女儿怕他,也不自信,学习态度不好,他看后心烦意乱,不免大声训斥,父女俩闹得不愉快,学习没有效果。后来丈夫意识到方法不对,“低声下气”地讨好女儿,希望能继续辅导,女儿不理会更不领情。我深深体会到丈夫的一片苦心,在他们中间好言相劝,分别做了一些有益的交流沟通。如今,丈夫改变了教学观念,更新了辅导方法,由“单刀直入”改为“诱敌深入”,逐渐从女儿感兴趣的课题入手,着重提高她的学习兴趣,把女儿当成朋友,从培养父女感情角度一起学习,共同前进。

从小学到高中,我家离学校很近。上大学时,我首次离开咸宁,一个月回来一次,每次离开家,父亲帮我装上炒熟的花生米和煮好的咸鸭蛋,备好一些小零食。收拾完毕,他背起我的背包,送我去火车站乘车。三十多次的默默送行,我本该有三十多次的由衷感动,如同朱自清《背影》中一样。年少时不懂父爱,现在想起来,都是泪眼模糊,无声胜有声了。

而女儿,初中刚毕业,从小学至今,都是丈夫接送。虽然路程不远,却是经历了两千多个日子,一天两次或四次的往返,唯有爱才能坚持和坚守。过去,除了工作繁忙不能接送外,丈夫每天起早贪黑、风雨无阻,尽力履行父亲职责,把女儿的学习与安全放在第一位。如今,女儿上高中,丈夫更是不遗余力,全力保障与接送,忙得不亦乐乎。受女儿的“羁绊”,他没有双休日,舍弃了生活中的自主与自在。

一个家庭的两个父亲,出现在不同的年代,却是跨越时空,相互比拼。父爱无声,没有太多的儿女情长,却用如山的肩膀让我们依靠,似海的胸膛任我们遨游;在困难之时鼓励我们挺直不屈的脊梁,在黑暗之中为我们指明前进的方向。

人的一生,父爱无处不在,如江水滔滔不绝,似群山连绵不断。父亲的爱,点点滴滴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如同即将而来的丝丝秋雨,润物无声。父爱中蕴藏着一种潜能,如山河的气息,用沉默触动我们的灵魂。无需言明,其潜力已汩汩流入我们的心房并沁入骨髓之中。用心体会深沉的父爱吧,捕捉它的光泽,你会为之流泪,为之高歌!

来源:咸宁日报

关键词: 儿女情长 怒形于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