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监管部门短时间内先后两次对外释放积极信号,加大力度支持保障租赁住房建设。2月8日,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联合发布《关于保障租赁住房有关贷款不纳入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的通知》。2月25日,银保监会、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印发《关于银行保险机构支持保障租赁住房发展的指导意见》。

新出台的政策旨在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去年发布的《关于加快发展保障租赁住房的意见》中关于进一步加强对保障租赁住房建设运营金融支持的要求。

保障租赁住房在发展建设中面临的普遍难题是融资渠道窄、融资成本高,金融政策释放成为保障租赁住房加快发展的最大推手,对房地产业良循环和健康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金融行业也将因此迎来新的市场机遇。业界普遍认为,保障租赁住房相关贷款有望成为银行房地产贷款业务、服务的增量发力点。

保障租赁住房的市场空间无疑是巨大的。全国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会议表示,2022年全国要建设筹集保障租赁住房240万套(间),而2021年只有93.6万套(间)。2022年1月11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住房保障司负责人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十四五”期间,40个重点城市初步计划新增保障租赁住房650万套(间)。中信证券明明债券研究团队结合部分重点城市情况估算得出,2022年全国计划筹建的保障租赁住房能够为房地产开发带来4100亿-4600亿元增量投资,拉动房地产市场投资增速上行2.8-3.1个百分点。

对于准备发力保障租赁住房建设的金融机构而言,这是机遇,更是挑战。最关键的就是控制成本和防范风险。目前保障租赁住房的金融支持主要力量就是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和国开行,这是由于保障租赁住房相关贷款利率较低,其他银行难以给出这么低的利率。此外,保障住房自身公益、长期的特点,也需要金融业在信贷、担保增信、融资、风控、信息等方面都需要创新。

因此,如何满足保障租赁住房资金需求,并找到一条符合自身特点、保证商业可持续的发展之路,将考验着各家金融机构的智慧。(记者:仇兆燕)

关键词: 金融监管 保障性租赁住房 金融机构 金融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