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四方聚英才,潮涌汇渝州。

新时代,重庆正以“超级速度”奔涌向前。滚滚时代浪潮,重庆医科大学奋楫扬帆乘风起,勇立潮头逐浪行。

却顾所来径,豪情满胸怀。在这场与时代牵手,与世界相约的深度对接中,重庆医科大学紧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和西部(重庆)科学城历史机遇,广纳天下英才,重点瞄准医学和生命科学发展急需的高精尖、高层次、高成长性人才,全新开启平台化、精准化引才的生动实践。

为进一步学习贯彻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贯彻新时代人才工作新理念新战略新举措,重庆医科大学以识才的慧眼、爱才的诚意、用才的胆识、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培养高水平复合型人才,为重庆再创辉煌添薪助燃。

重庆医科大学感染性疾病分子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林永 郭晓彤摄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12月28日11时12分讯(郭晓彤)日前,一场连接德国杜伊斯堡-埃森大学、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南方科技大学和安徽医科大学等多所国内外医科院校,关于乙肝病毒研究的小组会议在线上火热开展,参与者们多是德国留学归国人员。

其中一位教授分享了他的团队与多所高校课题组合作得出的最新研究成果。该项研究成果恰逢其时,引起大家的热烈讨论,并提出一些具有建设性和综合性的意见。

进行研究成果汇报的这位教授,就是重庆医科大学感染性疾病分子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林永。

林永 郭晓彤摄

非典疫情

一堂无声的医学梦想“启蒙课”

2019年7月,林永作为海外高层次人才被引进到重庆医科大学感染性疾病分子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工作,从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宿主相互作用的机制研究。

这位1986年出生的青年学者,与病毒“打交道”已经有十几个年头。想要问他为什么将自己的人生与病毒“紧紧联系”在一起,这就要回溯到2003年,一场全国人民都无法忘记的灾难性传染疾病爆发——非典疫情。

彼时,林永作为一名普通高中生,目睹了人类面对疾病的无助和抗争。当时医学上对冠状病毒知之甚少,面对这场疫情,许多地方都没有全面的防护措施,应对方法也都比较原始。

“非典疫情期间,就读于寄宿制学校的我们基本上一个学期没有离开学校,很惶恐也很无助。基于自己对生物学科的浓厚兴趣,当时我就萌生出一个强烈的想法——今后从事疾病控制或是病毒感染相关的研究工作。”林永告诉记者。

2005年,林永考入南华大学卫生检验专业,如愿开启了他的医学梦之旅。他所学习的专业,正是隶属于公共卫生大类学科,致力于助力人民健康的公共事业。专业的重点刚好包括对重大疾病尤其是传染病(如非典、艾滋病和结核等)的预防、监测和控制,这正好与林永最初的医学梦相契合。

随后,他继续求学深造。2010年,考研进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病原生物学专业;2013年,他前往德国杜伊斯堡-埃森大学医院攻读医学生物学博士学位。

在此期间,他翻阅了无数学术文献,发表了诸多学术论文。2019年初,作为博士后出站的他已经在研究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的独到见解,回首十余年的求学苦读之路,他终于拥有了“铠甲”和“武器”,敢于向病毒宣战。

林永指导学生做实验(中) 郭晓彤摄

新冠疫情

“见证者”变为“参与者”,向病毒宣战

2019年,林永从德国学成归来,以重庆市海外高层次引进人才的身份正式来到重庆医科大学感染性疾病分子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工作,继续进行乙肝病毒感染与宿主相互作用的机制研究。

然而,刚从德国来到重庆“安顿”好,不到半年的时间,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所有人的阵脚。面对迅速蔓延的疫情,曾经迷茫的少年已经成长为敢于向病毒宣战的“战士”,第一时间迎难而上。

在重庆医科大学校长黄爱龙教授的牵头下,实验室不同学科背景的专家学者们都积极参与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应急攻关研究项目中。

各位有识之士借助自己的专业优势,同疫情所带来的“风暴”积极奋战。林永与团队成员也快速制定了第一个科研主题——筛选和验证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新型药物及其机制研究。

通过与德国杜伊斯堡-埃森大学医院病毒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和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等课题组通力合作,科研进展十分顺利。

林永在做实验(右) 郭晓彤摄

众多专家学者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地不断测算和实验后,筛选和验证出的两种药物在抗击新冠病毒感染方面属于“老药新用”,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如今已经进入动物试验阶段。

基于此项研究,林永团队于2021年初已申报1项国家发明专利,并在“首届冠状病毒国际前沿研究与创新论坛”获得优秀科研成果奖,为后期的临床应用提供了切实可行的“重医方案”。

随后,林永团队陆续发表了10余篇关于新冠病毒研究的较高水平的SCI学术论文,研究结果为阐明新冠病毒如何利用宿主相关因素(自噬反应)促进病毒生存和复制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

林永指导学生做实验(右) 郭晓彤摄

从乙肝到丁肝

填补科研“空白”,探索永不止步

寻找有效的肝病治疗方法对于全人类,尤其对于中国显得非常迫切。据统计,全球遭受肝脏疾病困扰的人口约10亿,其中约4亿来自中国。同时,我国约有1.2亿人携带乙肝病毒,目前也还未找到有效的治愈方式。

迄今为止,开发安全、高效的直接抗乙肝病毒药物仍然亟待解决。究竟要如何解决这一难题?林永及其团队给出了一个可行性很强的方向:通过宿主细胞方面的干预,实现有效抑制病毒的复制和扩散。

提到为什么要从德国归来,到重庆医科大学继续对乙肝病毒发病机制及相关防治方法进行不断地钻研与探索,林永答道:“在德国留学时,我对全国各实验室、研究所的乙肝基础研究情况比较了解,重庆医科大学感染性疾病分子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在病毒性肝炎研究领域非常知名,有很好发展前景。恰好学校当时刚出台了《重庆医科大学高层次人才引进办法》,我就当机立断,作为第一批高层次人才被引进到重医。”

据了解,林永此前在硕士研究生期间,曾参与国家传染病防治科技重大专项研究课题和科技部国际合作与交流专项课题等多个科研项目,探索乙肝病毒感染宿主细胞威胁人体健康的根本路径。他所得出的研究成果发表在J Virol、J Immunol和Front Immounol等多个专业期刊上。

在德国攻读博士期间,他探索乙肝病毒在人体细胞与分子水平上的渗透及变化。他通过研究,发表SCI学术论文高达20余篇,其中包括以第一作者身份在Autophagy、Protein Cell、FASEB J、Front Immounol和Cell Microbiol等国际期刊发表5篇较高水平的SCI学术论文。

近年来,林永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科技创新项目重点项目、重庆市2019年留学人员回国创业创新支持计划项目和德国科学基金会青年科学家科研启动基金等多个科研项目。值得一提的是,他作为牵头人获得重庆医科大学未来医学青年科研创新团队“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细胞应激反应研究团队”资助。

“我希望自己在原有的乙肝病毒相关研究领域方面继续深挖,比如我们正在做的乙肝病毒感染与细胞自噬新的机制研究,里面还有很多未解的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探索和挖掘。”林永说,“此外,我们还会做一些拓展性地研究,比如与乙肝病毒密切相关的丁肝病毒,国内对这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是被我们长期忽略的一个领域。随着乙肝的治疗方法越来越好,我希望可以转向一些其他领域,填补一些未知的空白。”

林永表示有信心,将带领自己的团队在乙肝防治领域继续开拓,无论是专注于显微镜下的微观世界,还是面对芸芸众生的大千世界。

往期推荐:

【“智”汇巴渝 “才”聚重医】①党永军:从上海到重庆,他是专注新药研发的“匠心狂人”

【“智”汇巴渝 “才”聚重医】②石丘玲:把事业发展在自己的祖国,让生命为时代而澎湃

【“智”汇巴渝 “才”聚重医】③周维英:向阳而生 在追梦奔跑中遇见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