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12月28日12时34分讯(朱昕勤)作为重庆代表团中最年轻的参赛选手,28岁的谭米肖抱着“尽力不给我院我校我市丢脸”的心态出征广东,却在被外界喻为“神仙打架王者对决”的第一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揭榜领题组)中一举斩获铜牌,引来队友纷纷点赞祝贺:明明可以靠颜值,还偏偏那么有才华!

谭米肖在第一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闭幕式上留影 王小洪 摄

又有多少人能够想象:这位年轻的美女博士后,才刚刚入站工作半年时间!

今年夏天,完成了5年直博求学生涯的谭米肖,在博士生导师、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副会长兼超声分子影像分会会长、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超声科主任冉海涛的建议下,选择来到重医附二院超声科工作——这,恰好得益于重医附二院人才引入培养新政:住院医师三年规范化培训和全职博士后并轨。

“规培期间,生活经济压力会很大;但全职博士后让我无缝入站,才有了好转,这就解除了我的后顾之忧,能安心在院工作并继续跟随导师研究攻克科研项目。”接受华龙网记者电话连线时,谭米肖表示,从直博到入站工作,自己是赶上了好机遇好政策。

谭米肖和导师冉海涛教授合影 受访者供图 华龙网发

作为地地道道的重庆妹子和妥妥学霸,早早达到重庆医科大学博士毕业要求后,便自荐到中科院国家纳米科学中心进行博士联合培养。通过两年的专业训练,不仅开阔了眼界,也提升了业务科研能力。“因此,学有小成归来,理应效劳家乡。”

此次大赛(揭榜领题组)中,谭米肖揭榜的项目是《脑肿瘤影像、病理与多组学融合的智能诊断》,与她长期从事的科研项目密切相关。

谭米肖介绍,目前医学领域中脑肿瘤的诊断,主要依赖于CT、MRI和病理切片三大途径,但存在辐射不安全、难定性、评价疗效及术后复发局限、高度依赖专家经验等问题。为提高脑肿瘤诊断的准确率,她跟随导师和团队正在构建一种多组学融合的人工智能深度学习模型,利用传统病理学与单细胞测序、空间转录组学筛选出脑肿瘤演进相关的关键分子,并将之与影像数据及人工智能跨尺度融合,实现脑肿瘤的分型分级诊断及治疗预后预测。

谭米肖工作照 受访者供图 华龙网发

“这项科研项目的研究成果,不仅能更精准实现对脑肿瘤分型分级诊断,利于制订个性化的治疗决策方案,还能对脑肿瘤治疗术后康复进行研判。通过构建起多组学融合的人工智能深度学习模型,服务社会和百姓。”

近年来,我市深入贯彻落实中央人才工作会议部署要求,锚定科技创新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目标,支持青年人才挑大梁,大力推进以博士后为引领的青年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年招收人数突破1000人,出站留渝率提升至83.7%;在站博士后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70项,项目经费8958万元,市级财政投入增加到2.3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