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有这样一句话,好学生不完全是老师教出来的,而是自己从地里生长出来的,老师要做的就是浇点水给点阳光。16日上午,渝中区东水门小学举行“养正立人 课程谋新”主题实践课程成果展示活动,活动通过分享课程设计及实施情况,展示课程赋能下的学校发展及学生成长,多角度、全息展现此次活动主题。重庆市渝中区教委督学向存端、巴蜀小学执行校长徐忠毅、巴蜀小学驻校行政主任潘东川及学生家长代表出席该活动。

课程导师张砚讲述四年级课程《一餐饭的温度》实施 学校供图 华龙网发课程导师王莉娜进行五年级《我们家的传家宝》课程成果发布 学校供图 华龙网发

“当‘双减’来敲门、当新课标如约而至,当巴蜀小学国家级教学成果特等奖 ‘学科+’研究成果如此近距离地走进东水门小学,学校找到了主题实践课程建设这一路径。”东水门小学书记、校长曾令洁在《回应双减以课程带动育人实效》的主题发言中提到,主题实践课程就像是一个火车头,它以师生“跨学科素养”作为发展目标,以跨学科教育教学活动,带动课程的组织形式、学习形式、活动模块、课程资源这一节又一节的车厢,发生着与传统课程完全不同的改变。在这样的课程里,教育不是短线的业务,也不仅仅是印在书本上的单一的学科知识传授。主题实践课程,基于实际问题的探究和解决,使得课程综合育人功能充分发挥,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得到提高,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综合素质更加真实地得以培养。

实践课程中的孩子们 学校供图 华龙网发实践课程中的孩子们 学校供图 华龙网发

活动中,五年级《我们家的传家宝》课程组的李欢、王莉娜老师通过“问题意识”、“商讨策略”、“规划行动”等维度,呈现了教师是如何透过学习任务互动模块进行教学的完整历程,并由此引申出在这样的设计实施下,学生进行跨学科学习,实现在真实的教学情境下的知识的扩展与延伸、技能的扎根与实现、态度与价值观的涵养,从而实现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四年级《一餐饭的温度》课程组的胡纯、张砚老师,分享了她们是如何通过从设计者的角度去观察东水门小学所在的地域及其文化,进而提炼出“劳动者”这一绝佳课程主题的过程。发现在这一过程中,孩子们不仅习得劳动技能,更收获“美好生活,劳动创造”的劳动价值观。

“集团化办学让巴蜀小学与东水门小学站在一起,对美好教育的追求让我们想在一起,促进渝中教育优质均衡让我们干在一起,人文渝中尚品教育的蓝图让我们赢在一起。”巴蜀小学执行校长徐忠毅肯定了课程带给东水门小学的蜕变。

区教委督学向存端肯定了东水门小学对课程的整体设计,从构架、路径、内容、实效方面进行了点评,对课程组教师们用心想、认真做的态度进行了鼓励,并希望学校在接下来的课程开展中持续用力,推动课程持续生长。

“落下种子,森林自己长出来。为孩子们落下这样的种子,这正是主题实践课程建设的初心。我们更相信,所有的光芒都需要时间才能被看见。希望在东水门小学的6年,我们能够用这样的课程去开启孩子们美好而幸福的学习型人生,点亮他们最美好的未来。”学校相关负责人提到。

关键词: 东水门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