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一季度,广州GDP为6963.92亿元,同比增长1.8%。其中,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50.42亿元、1654.16亿元和5259.34亿元,同比增长3%、下降4%和增长3.7%。

4月28日,广州市统计局公布以上经济运行情况。

从GDP总量来看,广州以微弱的优势超过重庆(6932.89亿元),重返全国第四,但是多项增速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资料图片)

“综合来看,当前广州经济运行仍处在消化疫情影响的阶段,服务业整体加快恢复,生产领域出现增长点。但需求不足的制约依然明显,重点产业恢复不及预期。”广州市统计局分析指出。

需求承压,规上工业下降5.8%

广州市统计局坦言,短期内,广州面临重点产业市场收缩、行业复苏不均衡等压力。而落后的一端,正是工业。

一季度,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5.8%。上一次广州出现规上工业负增长是在2020年,前9个月出现0.8%至21.8%不等的降幅。

由于市场需求不足,部分支柱行业均出现下滑。期内,汽车制造业面临高基数和传统燃油车市场需求收缩压力,增加值下降12%;而电子产品制造业增加值也有8.9%的下滑。这成为广州工业增长承压的主要原因。

此外,“乙类乙管”后检测试剂需求回落,1-2月医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3.1%。

究其核心原因,广州制造业仍以传统产业为主,包含汽车、电子、石化、纺织服装等细分产业,更容易受到需求疲软、低端产业转移、供应链紊乱等因素影响。

对于传统产业而言,在“高质量发展”背景下,产业转移首先影响生产。今年以来,中大纺织商圈逐步将产能转移至清远,一定程度影响了纺织工业产出。

而对于新兴行业,则存在“产业高端环节低端”的问题。以超高清显示产业为例,4K图像传感器芯片和显示驱动芯片等核心部件尚未实现本地化制造。一季度分析中,广州市统计局表示该产业“短期内受国际电子产业下行影响”。

汽车业方面,高端发动机、自动变速箱高速轴承等关键核心零部件依靠国外采购。相比之下,隔壁深圳的比亚迪则是全产业链布局。

“新兴行业发展进程仍有待提速,尤其是新材料、高端装备、软件、生物医药等产业核心技术掌控能力不足,导致广州制造业仍未全面走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仲量联行在一份报告中指出。

“大群弱链”的工业特征,也导致产业韧性不足。对比深圳,同样是2020年,深圳用两个季度就扭转了工业的负增长趋势,当年6月规上工业增加值已有0.1%的增速。

2022年初,广州正式提出“坚持产业第一,制造业立市”的发展路线。庞大的传统制造业正在转身。1-3月,新开工的新基建、新能源和半导体项目达331个。

数家本地车企纷纷增设或规划新能源汽车产线。例如广汽丰田南沙区新能源汽车产能扩展项目二期在2022年底正式投产;而广汽本田亦计划在广州开发区建设电动汽车工厂,预计于2024年投产。

前3月,广州工业投资同比增长38.4%,比上年全年提高25.8个百分点,其中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同比增长25.6%,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同比大幅增长44.6%。

这也带动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9.5%。另外,基础设施投资也由负转正,同比增长11.3%。但房地产开发投资尚未回正,同比下降5.8%。

全国流入TOP1,客运规模增长45.4%

春节过后,“广州从早堵到晚”频频上热搜。据百度数据,2月后连续多天广州为全国人口净流入首位。

反映在宏观数据上,则是交通客运迅速反弹。一季度,客运规模达6631.72万人次,同比增长45.4%。其中水路、航空、铁路和公路客运量同比分别增长4倍、67.8%、49.4%、19%。

旅客吞吐量带动接触型服务行业率先复苏。前3月,广州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3.4%和11.3%。1-2月,规上营利性服务业营收同比增长2.9%。

值得注意,尽管是全国流入TOP1,但广州服务业增速低于广东平均水平。同期,广东规上服务业营收增长5.7%、餐饮收入增长31.4%。

这或许与流入人口结构有关。今年3月,陈斌来到广州找工作,目前是一名网约车司机,此前他在湖南老家经营水果店,“每天到凌晨2点才放工,9点多又要重新开车。”对于像他这样的就业人口而言,用于消费的时间非常有限,这也不难解释为什么“旺丁不旺财”了。

不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已有明显反弹,达2860.98亿元,超过2019年同期水平;同比增长5.5%,高于全省水平。刚需类消费品方面,限上粮油食品类、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商品实现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15%和9.1%。

升级类消费有更好的增势,增速最快的是中西药品类,其限上零售额同比增长18.8%;其次是新能源汽车和限上化妆品类,增速分别达18.6%和15.4%。

反映消费复苏的另一标尺是广告投放。社区营销研究院发布的《2023社区电梯智能屏广告发展报告》显示,一季度广州电梯智能屏广告投放规模大幅增长583%;新增品牌中,商业实体新增15%,其次为汽车行业新增12%,大健康行业新增11%。

“一季度广告投放增速最明显的是电子消费品,以及新能源汽车,在这方面的竞争和投入也非常大。另外,在四个一线城市中,广州的大健康业务最靠前。”新潮传媒联合创始人、高级副总裁曾健告诉界面大湾区,这反映了需求端活跃的购买力,不过从生产端来看,“很多腰部企业依然在回血中,面临现金流回流、收入增长的挑战,还需要时间恢复。”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