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根士丹利中国市场策略师认为,基于未来12个月预期市盈率,沪深300指数相对于MSCI中国指数的估值折价已经达到一个历史最低点,也就是12%的折价幅度。
受新冠肺炎疫情危机影响,全球股市今年一度遭遇重创。接下来,由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基本面稳健程度存在差异,不同市场的表现可能有所分化。摩根士丹利的最新展望认为,发达市场将大幅跑赢新兴市场,但中国股票以及A股市场的表现将明显好于总体新兴市场。摩根士丹利中国市场策略师王滢(Laura Wang)6月17日表示,建议全球投资者未来6至12个月在中国股票配置中增持或大幅持有A股;从相对估值来看,目前A股处在一个比较好的进入时点。
王滢就此给出了两大理由:
第一,中美贸易争端可能持续,A股抗压能力最强。她认为,未来几个月之内中美贸易争端有很大可能性会持续下去,并且过去几个月双方争议话题频出。“如果在任何极端状况下出现一些外资回撤,或者说国际市场波动性造成一些资本外流,那么A股在这方面的保护性是最强的。”她于一场在线媒体会上说。最主要原因在于,A股市场外资持有市值占比很低,不到4%。相比之下,MSCI中国指数(包含A股、港股、中概股)中外资持有量占比已经接近40%,仅美国背景的投资者就持有近20%。
第二,A股相对估值处在历史低点。王滢指出,基于未来12个月预期市盈率,沪深300指数相对于MSCI中国指数的估值折价已经达到一个历史最低点,也就是12%的折价幅度。“我们认为,在总体中国股票的配置中,目前A股处在一个比较好的进入时点。”她说。
A股:关注高成长板块
在A股配置中,王滢首先建议关注中长期高成长性行业及其龙头股。“中国城市化2.0、未来五到十年中国科技发展并逐步实现国产化,以及新基建、消费增长和升级,都是我们从2016年以来一直建议大家长期关注的一些板块。”她说。她还建议在这些板块中选取龙头企业,因为龙头企业本身资产质量比较优厚,同时在盈利增长上的确定性也比较强。在股市产生大的波动性的时候,白马股以及行业领头羊的抗跌能力也非常强。另一方面,王滢建议在个股配置中增加对服务行业和消费行业的整体敞口。她表示,接下来我们将看到消费和服务行业的逐步复苏、正常化,而摩根士丹利编制的中国消费者活跃度指数已经出现了期盼已久的拐点。“从5月开始,我们已经在我们建议的股票组合中逐步增加了一些汽车经销商和家电等股票,未来我们期待这一部分股票还可以带来更多收益。”她说。
中概股:“买入/卖出”策略
针对近来陷入争议的中概股,王滢提出了一种“买入/卖出”策略。具体而言,买入可在短期内具有在香港二次上市资质的企业;同时卖出短期不能进行香港二次上市、且外资所有权占比较高公司。“我们在5月初就提出了这一策略建议,目前这样一个买卖相对策略已经跑出了15%的收益。”王滢说,“未来我们认为这一状况还会持续,所以我们持续建议这一交易策略。”
美股:还有10%到12%的上升空间
王滢还表示,未来12个月,摩根士丹利预期发达市场将大幅跑赢新兴市场。“我们预期标普500指数未来12个月可以达到3350点,距离现在市场交易的位置大概还有10%到12%的上升空间,其次我们比较看好欧洲股票市场,认为有10%左右的上升空间。”她说。在欧洲之后,摩根士丹利相对看好的是日本股市。总体上,全球新兴市场并不被大摩看好。相较于目前市场交易水平,新兴市场总体目标点位不仅没有上升空间,反而有6%到7%的下降空间。“这一轮危机属于公共卫生危机,发达国家经济体系内部并没有严重的问题。从整个全球的政策反应来看,事实上发达国家的力度是非常大的。欧洲、美国、日本、英国这四家央行整体扩表速度已经接近15%,远远高于全球金融危机后6%至7%的扩表速度。”王滢说。反观新兴市场,疫情危机可能导致很多新兴市场国家出现货币不稳定、外部债务偿付不稳定等。同时,在国家内部的公共卫生管理和危机应对方面,很多弱点也会暴露出来。尽管如此,摩根士丹利预期未来12个月内中国股票可以大幅跑赢新兴市场。王滢指出,中国股市盈利预期复苏领先于全球市场,并且估值相对于整体新兴市场存在“不可持续的”折价。“无论是从财政政策还是货币政策,我们都看到了比较积极的信号。”她说,“中国股市中在线经济的比例较高,MSCI中国指数中的在线经济已经占到了44%的权重,而新兴市场整体大约只有20%的权重。”因此,大摩认为,中国股市在盈利和未来增长性方面相对于整体新兴市场有更大的确定性。”(张晓添)
关键词: 大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