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先生购买了中国太平财险的新冠险,自己感染痊愈后,保险理赔却一直处于无人问津状态。张先生将太平财险起诉至法院,日前,法院已经正式立案。去年12月以来,随着感染者激增,新冠确诊险的理赔问题站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资料图片)

湖南长沙男子张先生称,其在2022年1月购买了太平财产保险有限公司浙江分公司承保的“新冠肺炎·隔离津贴版”保险,保障期限为一年;2022年12月,他被检测出阳性后,联系保险公司,但保险理赔却一直处于无人问津状态。

今年1月3日,张先生将太平财产保险有限公司浙江分公司起诉至长沙市天心区法院,要求保险公司履行保险赔付责任,支付新冠确诊津贴2万元、违约金5000元等,并要求该公司在主流新闻媒体就其不积极履赔行为公开赔礼道歉。

2月23日,该案已由长沙市天心区人民法院正式立案。

张先生出示的资料显示,他购买的新冠保险,保障期限为2022年1月30日至2023年1月29日,包含新冠确诊津贴2万元、新冠肺炎住院津贴6000元等9项保障内容。保单约定,“新冠确诊保额2万元,在保险期内,被保险人出现症状或体征,经医疗机构确诊感染新冠病毒的,保险人按本合同约定的保险金额给付确诊保险金,对该被保险人的该项保险责任终止。”

去年12月中下旬,他出现发热、咽痛、全身酸痛等症状,自测“新冠抗原”为阳性;赴医院进行核酸检测,也显示为阳性。

但张先生称,他被检测出阳性后,联系保险公司,但保险理赔却一直处于无人问津状态。保险公司分配的查勘员电话无法接通,客服也无法确定理赔时间。

为此,1月3日,张先生将太平财产保险有限公司浙江分公司起诉至长沙市天心区法院。2月23日,长沙市天心区人民法院正式立案。

买了新冠保险,阳了以后在理赔时,保险公司“玩失联”已经屡见不鲜。

2022年3月,刘女士在支付宝购买了一款由太平财产保险有限公司承保的“新冠肺炎·隔离津贴版”保险产品,有效期为一年,一次性支付69元保费,其中包含了“确诊津贴”“住院津贴”和“集中隔离津贴”。保单截图显示,经医疗机构确诊感染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含新冠病毒变异型号)的,可以获赔2万元确诊津贴;自确诊之日起因上述疾病导致并经认可的医疗机构诊断必须住院治疗,可以获赔200/天的住院津贴。

去年12月,刘女士因嗓子发干、发烧等症状前往医院,当晚便被确诊为新冠病毒“阳性”

但是理赔却没有刘女士想的那么简单。

症状略有缓解后,刘女士向保险公司报了案,并很快收到了一条来自“中国太平”的温馨提示,向她提供了理赔员的姓名及联系方式。此后,刘女士的理赔再无进展。

“没有理赔员主动联系我,我根据联系方式打过去,也一直打不通。”十几天后,她才接到了另一名理赔员的电话,该名理赔员强调:“只有新冠病毒引起肺炎后才可以理赔,需要提供医院的ct报告。”

“当时医院并没有安排做ct检查。”刘女士再次仔细查看保单,其中更无任何“须引起肺炎才能赔付”的条款。“拖到现在,我早已痊愈,即便能去医院补做ct,也没有意义了。”刘女士认为,保险公司就是摆明了不想依约理赔。

刘女士的电子保单显示,只需“确诊”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即可给付确诊保险金。

去年12月以来,随着感染者激增,新冠确诊险的理赔问题站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在消费者服务平台黑猫投诉上,“新冠险”的相关投诉超过2700条,投诉对象包含中国太平、众惠相互、众安保险等在内的多家保险公司。保险公司的拒保理由“五花八门”:如要求提供ct、血检等报告,并证明造成肺炎;有的则表示“奥密克戎”不是新冠;有的需要医院开具明确带有“确诊新型冠状病毒”字样的诊断书……

2月15日,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2022年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分析》,“新冠”保险套路繁多被点名。中国消费者协会指出,有不少消费者反映随着感染人数的激增,在“新冠”隔离和感染相关保险产品理赔时遭遇各种“高门槛”,部分保险公司存在“宣传容易赔付难”“为拒赔玩‘文字游戏’”“逃避赔付责任”的问题。

“卖的时候哪里能预料到现在的情况呢?”面对质疑,一名保险公司理赔员坦言,保险公司如今恐难以承担起这样空前的理赔压力。

自12月伊始,市面上的多款“新冠险”产品均已悄然下架。停止销售容易,但解决已售出产品的理赔问题,更是悬在保险公司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关键词: 保险公司 有限公司 财产保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