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中国(重庆)自贸试验区迎来五周岁。在中国(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五周年新闻发布会上,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孙海龙回顾五年工作总结时表示,围绕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重庆法院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依法支持自贸试验区企业的创新做法、积极探索具有自贸试验区特点的审判改革。

一“槌”定音精品输出创新典型

2017年,司法参与推动重庆开出全球首份“铁路提单国际信用证”,改变了陆上贸易利益格局。铁路提单批量化运用过程中,全国首例涉及铁路提单纠纷案件在渝宣判,铁路提单背书转让效力得到司法审判实践支持,由此开创国际贸易史先河,案件入选中国审判2020年度十大典型案例。

围绕铁路提单,重庆自贸试验区差异化探索取得的突破,离不开法治保障工作的推进。在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的统筹协调下,重庆相继成立自贸试验区的仲裁中心、商事调解中心、两江新区(自贸区)法院等专门机构,构建起具有自贸试验区特色的多元纠纷解决机制。

2018年12月,全国首家覆盖自贸试验区全域的人民法院两江新区(自贸区)法院挂牌成立,负责审理涉自贸试验区的商事和知识产权案件。2021年6月,重庆知识产权法庭挂牌成立,集中管辖全市技术类知识产权案件,服务自贸试验区创新驱动发展。此外,聚焦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延伸,7个重庆知识产权法庭巡回审判站在西部(重庆)科学城等园区和区域设立,依托云上共享法庭强化司法便民。

在重庆法院的实践探索下,涉外商事诉讼、仲裁与调解“一站式”纠纷解决机制创新入选自由贸易试验区第四批“最佳实践案例”;两江新区(自贸区)法院审理的俄罗斯EL公司与重庆KH旅行社委托合同纠纷案入选人民法院保障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典型案例,成渝地区深化自贸试验区司法协同创新、重庆法院构建涉外商事多元纠纷化解机制入选人民法院保障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亮点举措。

拓展联动“法智”专业助攻法治

两江新区(自贸区)法院累计受理各类涉自贸试验区民商事案件64300多件;重庆知识产权法庭计受理各类知识产权案件10400多件;重庆两江新区(自贸区)法院与四川各级法院在2021年互相委托办理查封、扣押、冻结措施各357件(次),147件(次)……重庆法院着力营造国际化法治环境,以法律效力维护市场秩序的同时,拓展探索多个领域加强司法保障力度,为重庆自贸发展注入不竭动力。

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两地加强司法协作。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与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签署《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司法协作框架协议》《川渝地区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交流合作协议》,两江新区(自贸区)法院与天府新区自贸区法院签署《川渝自贸区法院合作共建协议》《川渝自贸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合作备忘录》等,联合发布《川渝自贸区法院投资领域风险提示典型案例》《川渝自贸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典型案例》,促进成渝地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一体化发展。

孙海龙表示,未来,重庆法院将从三个方面推进自贸试验区法治保障工作。首先,依托两江新区(自贸区)法院建立涉外商事一站式多元解纷中心,助力重庆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建设。其次,重庆知识产权法庭建设将高标准推进,并开展全域知识产权民事、行政和刑事审判“三合一”改革,以加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第三,成立并运行好成渝金融法院。目前,成渝金融法院正在筹备之中。“我们将加大金融司法的保护力度,服务保障国家金融战略实施,完善中国特色金融司法体系,助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孙海龙表示。(记者:俞芳)

关键词: 营商环境 知识产权 法治保障 共享法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