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乡村要振兴,人才必先行。7月初,重庆理工大学会计学院组建了“教授+博士+硕士”的实践队伍,围绕铸稳乡村振兴方向这一主题,赴涪陵区南沱镇睦和村进行了“三下乡”社会实践。


【资料图】

党支部副书记、村委副主任冉堰龙回答同学提问。学校供图 华龙网发

会计学院“三下乡”社会实践团由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青年博士韩梅芳具体指导,学院辅导员以及工商管理方向的研究生和会计、财管管理、审计等专业的本科生组成。本次实践团致力于调研农村基层组织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以及相应的解决对策和措施。团队成员具备管理、经济、法律及企业管理方面的知识和能力,与此次乡村振兴研究相契合。

在6天的调研中,团队以涪陵区南沱镇睦和村为研究对象,采用实地调查、深度访谈等方式,对该地区村民获得感、幸福感和乡村振兴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调研,并邀请到睦和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主任刘家奇,党支部副书记、村委副主任冉堰龙,村团支部书记秦翠蓉就乡村振兴建设工作情况,与调研团队进行座谈交流。

党支部书记、村委主任刘家奇正在做分享。学校供图 华龙网发实践团调研睦和村村民。学校供图 华龙网发实践团调研睦和村村民。学校供图 华龙网发

刘家奇谈到,乡村振兴政策实施以来,睦和村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实现全面高质量脱贫攻坚目标,健全了乡村治理工作体系,激发了农村发展活力,切实解决群众的所需所盼,在“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五个方面积极完成乡村振兴的总要求。

韩梅芳老师对睦和村现阶段取得的成果表示了极大的敬佩与认同,特别是睦和村在村支两委的带领下,积极践行“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当提到睦和村今后的发展规划时,刘家奇书记充满信心地提出了他的“六字致富经”,即“土里栽树子”“四季卖果子”“家里开馆子”“就地进厂子”“外出挣票子”“青山变金子”。为了实现“六字致富经”,睦和村将继续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引领作用,加强对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的思想教育,并且按照因地制宜、因村而异、因地施策的科学原则,多举措并举努力发展壮大集体经济。

实践团走进南沱镇政府调研。学校供图 华龙网发团支部书记秦翠蓉正在做分享。学校供图 华龙网发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青年博士与当地村干部交流。学校供图 华龙网发

韩梅芳表示,会以实地调研结果为基础,结合村干部的分享和团队内部的思考,带领研究生重点从“搬得出”“安得稳”“能致富”三个方面进行总结分析。

“搬得出”,即针对三峡移民搬迁工程,基层组织和村支两委如何让村民离开世世代代耕作的故土,重新开始新的生产生活模式。

“安得稳”,即面对人均耕地面积不足8分的困境,基层组织如何转变思想,结合地方特色和特点,积极开展产业转型。以及面对在转型过程中的资金、技术、产品品质和品牌等一系列问题,探索出一条“村两委+合作社+果协+公司+基地+果农”的运作模式,统一销售价格,让果品产业切实能够助推农村农业发展。

“能致富”,即如何多方引进技术、改良品种,防范风险,拓展销路,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平台,“以节促销”“以节增收”“以节兴旅”,传承乡村文化,增加村民的经济效益,营造生态宜居的风貌,真正让村民的生活富裕起来。结合睦和村的乡村建设和发展历程,深入剖析睦和村在产业结构转型调整和产业兴旺中的经验,形成全面推行乡村振兴的典型案例。并通过对调研资料的整理和分析,为当地进一步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和全面乡村振兴提供政策建议。总结梳理成篇,真正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学校相关负责人表示,乡村振兴的实现需要青年力量的注入和助推,青年大学生有知识有文化,把青年融入进乡村振兴的战略统筹发展中,将有助于早日实现农民富、农村美、农业强的乡村振兴目标。

关键词: 重庆理工大学会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