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步,相关部门的重要任务是要盯牢直达资金支出使用,加强直达资金监控,推动直达资金有力有效、安全到位,发挥更大作用。

中央财政资金直达县市,是作为疫情防控特殊时期的一项超常规做法,现在已经取得了明显成效,如何让这一超常规做法常态化,是最近监管层正在考虑的事情。

日前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下一步,要总结这一做法,研究建立常态化的财政资金直达机制。这就是说,财政资金直达不再是一个“临时措施”,而将成为财政制度的重要改革。

上述国务院常务会议为财政资金直达机制常态化确定了三个方向:扩大直达资金范围、完善直达资金管理、完善监管。而要实现这些要求重要的基础应该是用好资金和加强监管。

中央财政资金直达取得的成效有目共睹。数据表明,截至9月底,今年新增的2万亿元财政资金中,应下达地方的有1.7万亿元,现在已经有1.57万亿元下达到市县使用单位。这有效地补充了地方财力、保证了减税降费措施到位;有力地支撑了保居民就业、保市场主体、保基本民生,也支持了重大项目建设和脱贫攻坚,更保障了基层正常运转。

下一步,首先要看到的是扩大财政直达资金的范围。今后,对可直接分配的中央和地方共同财政事权转移支付、具备条件的专项转移支付、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奖补资金等一般性转移支付,可纳入直达机制,从而基本实现中央财政民生补助资金全覆盖,确保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工资等及时足额兑现,更好支持保基层运转。

可以看出,扩大财政直达资金范围会使得将来的总体数额更大。根据2020年中央财政预算,今年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总规模为83915亿元。其中一般性转移支付约7万亿元。财政资金直达常态化及数额的持续加大,就必须加强相关制度建设,尤其重要的是要用好钱、管好钱。

其次,用好钱,就是必须把资金用在“刀刃上”。

此前的财政直达资金保证了减税降费到位,有力支撑了保居民就业、保市场主体、保基本民生,支持了重大项目建设和脱贫攻坚。下一步的总体要求是,强化地方责任,增强资金分配使用的科学性、规范性、有效性。也就是说,要重点支持常态化的疫情防控需要;重点支持帮扶企业、保市场主体;重点支持帮扶群众保居民就业、落实就业优先政策;重点下沉财力保基层运转,兜牢兜实基层“三保”底线。

再次,确保用好资金的重要基础是加强监管,严防“浑水摸鱼”。

实施财政资金直达机制,省区市只是“过路财神”、让财政资金直达市县基层,其实是个很大的利益调整。虽然国务院此前要求相关部门动态跟踪直达资金分配、拨付、使用情况,建立起直达资金专项国库对账机制,做到账目清晰、流向明确、账实相符,但是,在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受疫情影响增长率不高,甚至有些地方财政收入呈现负增长的情况下,难免会产生“浑水摸鱼”“雁过拔毛”的情况。这就需要进一步加强对财政直达资金的监管。下一步,相关部门的重要任务是要盯牢直达资金支出使用,加强直达资金监控,推动直达资金有力有效、安全到位,发挥更大作用。

事实上,为搭建全覆盖、全链条、全过程的监控系统,财政部已经开发建设了联通中央、省、市、县各级财政的直达资金监控系统,确保预算下达和资金拨付、资金监管同步“一竿子插到底”,从而实现对直达资金进行常态化监督。

这其中就包括,积极推进部门间数据开放共享,强化对直达资金的全过程监控。目的就是形成监管合力,“瞪大眼睛”盯紧盯牢直达资金的分配、拨付和使用情况,及时发现问题。

总之,建立财政资金直达机制并使之常态化是财政管理的一个重大制度改革和创新,许多方面需要相关部门总结经验,健全工作机制、完善制度体系、创新监控手段等方式确保直达机制让其发挥更大作用。而这一点,制度建设和监督监管尤为重要。但最终目的,是为了用好资金,让中央资金发挥更大的作用。(社论)

关键词: 财政资金直达常态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