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特等奖为“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改革落地”项目。

上海一直是中国金融开放、金融创新的桥头堡,多年来金融创新不断涌现。

12月7日,2019年度上海金融创新奖最新公布。第一财经记者获悉,此次共评选出金融创新成果奖69个,其中,“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改革落地” (上海证券交易所、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上海分公司)项目获特等奖。

同时,“银行间债券市场基础设施创新与提升”(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等6个项目获一等奖,“沪纽金”延期产品(上海黄金交易所)等15个项目获二等奖,“人民币债券跨境跨市场互联系列创新” (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上海分公司)等22个项目获三等奖,“信托受益权账户体系” (中国信托登记有限责任公司)等25个项目获提名奖。此外,今年还首次增设金融科技组别。

值得一提的是,这是国内首个聚焦金融创新的省部级政府奖项,评审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上海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自2010年上海市政府设立“上海金融创新奖”,十年来,沪港通、债券通、上海金等一批里程碑式的创举都曾榜上有名。

奖项呈现四大特点

据记者了解,2019年度上海金融创新奖获奖项目主要有四方面特点。

首先是落实“三大任务、一大平台”,提升全球资源配置能力。上海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副局长李军对记者称,例如,“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改革落地”项目作为资本市场改革的“试验田”,在发行、定价等一系列关键制度上进行了市场化改革的突破;“‘工银科创’金融服务方案” 项目(工商银行上海市分行)着眼服务科创板,围绕落实“浦江之光”行动,通过在沪设立总行级科创企业金融服务中心,探索为科创企业提供多元金融服务;“长三角一体化金融服务模式创新方案”项目(交通银行上海市分行)探索突破区域异地金融服务壁垒,提升区域一体化服务能力。

第二大特点则是紧贴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基本建成目标,打造金融开放的枢纽门户。例如,“银行间债券市场基础设施创新与提升”项目首次实现境内报价商面向全球境外机构直接报价,进一步促进境外机构市场价格发现,扩大银行间债券市场做市商在全球的影响力;“境外矿山铁矿石基差贸易创新”项目(国信期货)是境外主流矿山首次试点运用国内期货品种点价,有利于提升中国期货市场的国际影响力;“首只中日ETF互通产品——华安日经225ETF”项目作为国内首只投资日本市场的ETF,填补了国内市场的空白;“人民币债券跨境跨市场互联系列创新”项目开展人民币债券跨境业务创新,提升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国际影响力。

第三大特点是金融科技赋能服务场景,促进金融、科技和产业良性循环。李军表示,今年首次增设金融科技组别,申报项目达90多项,覆盖金融市场、金融机构、科技企业等多类主体。“‘保交链’平台”项目,通过区块链应用,构建起行业金融科技生态圈,服务实体企业高质量发展;“数字金融对客服务模式创新应用平台”项目(浦发银行)运用AI技术,打造人性化的人机交互界面,提升以用户为中心的普惠化金融服务。

最后是优化金融产品服务供给,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能。例如,“票据‘贴现通’”项目(上海票交所)建立全国范围内的贴现申请企业和贴现机构银企信息互通渠道,有效解决企业特别民营企业小微企业贴现难题;“‘防贫保’精准防贫保险”项目(太平洋财产保险)为临贫易贫人群提供防贫托底保障,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新农直报线上可循环贷款”项目(上海农商银行)聚焦三农等普惠金融领域,加大惠企惠农产品和服务创新。

十年金融创新路

上海金融创新奖也见证了上海十年金融创新历程。十年以来,该奖项涌现出了一大批创新性强、示范性好的优秀成果,共评选出优秀成果588项,不少创新成果在全国复制推广,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

例如,2014年度特等奖“沪港通”项目无疑是中国资本市场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里程碑。今年11月,沪港通也迎来六周年。正是因为沪港通的创立,才推动了MSCI正式开启基于互联互通机制的A股纳入进程,使A股国际化进程正式开启。近一年来,北向资金净流入总量达2225.77亿元。数据也显示,按三季末收盘价,QFII(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持有的545股整体市值突破2000亿元,持仓市值较去年末增加37.48%,较2010年末增加近3倍。

美国资管巨头景顺(Invesco)中国A股投资总监谢征傧日前对第一财经表示:“过去几年,中国监管层积极听取国际投资者提出的反馈意见并不断改善相应的机制。下一步,预计有更多尚未行动的主动资金将加大对A股投研的投入。”

作为中国金融要素市场跨境互联互通的重大举措,“债券通”项目(中国外汇交易中心、银行间市场清算所股份有限公司、跨境银行间支付清算(上海)有限责任公司)则获得2017年度特等奖。

鉴于开户、交易等方面的便利性,“债券通”已成为吸引国际投资者的主要渠道。央行上海总部12月3日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1月末,境外机构持有中国银行间市场债券达3.1万亿元,创出新高。6年多来,境外机构的中国债券持仓规模增长超6倍,市场份额升至3%以上,持有近10%的中国国债,逐渐成为中国债券市场一股不可忽视的新力量。

随着债市开放加速,目前境外投资者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参与中国债券市场。这些渠道包括QFII、银行间债券市场直投模式(CIBM Direct)和债券通等。三大国际债券指数中,彭博BBGA指数、摩根大通GBI-EM指数现已纳入中国债券,富时罗素WGBI指数也表示将在2021年启动纳入进程。

关键词: 上海金融创新奖 金融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