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字经济的风口下,卫星网络产业正进入放量增长阶段。“十四五”期间,为建成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有着“航天基因”的北京,正在加速布局商业航天产业集群。

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下称“北京市经信局”)航空航天产业处处长艾滨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称,现阶段,国内的航天技术基本成熟,资本市场对火箭、卫星的研制持续关注,卫星互联网的应用场景不断拓维,已经达到商业化和产业化的阶段。

在2021年北京“两会”期间,北京市市长陈吉宁指出,北京市要坚持以数字经济为先导,以数字化引领高精尖产业发展,加快卫星航天、高端精密仪器和传感器等产业发展。

今年1月,北京市经信局印发了《北京市支持卫星网络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下称《若干措施》),其中明确,将巩固和发挥“南箭北星”基础优势;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北京卫星网络产业;抓住卫星网络的数字化属性;在引导火箭、卫星全产业链发展的同时,大力推动与卫星网络相关的5G通讯、电子信息、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高精尖产业全面发展。

据第三方机构统计,国内从事卫星网络产业的单位约200家,北京约有90家。其中,以产业链前端从事火箭和卫星研制的企业居多,涵盖了星际荣耀、蓝箭航天、九天微星、银河航天等头部企业;从事卫星技术应用和卫星应用终端的企业,则包括航天宏图、华力创通、北斗星通、合众思壮等上市公司。

“卫星网络产业将迎来万亿级的市场规模。”九天微星联合创始人、总裁彭媛媛告诉第一财经,现阶段,以卫星制造、火箭制造、测控站建设为核心的“新基建”最受市场关注,而上游基础设施的部署将驱动地面终端制造和行业应用服务市场的爆发,最终聚集海量的数据,服务智慧城市和智慧地球。

接下来,北京将如何借数字经济的“东风”,助推卫星互联网的全产业链提升和商业化发展?

承接“国家队”人才溢出效应

伴随低轨卫星通信产业的井喷式发展,实现互联网卫星低成本、规模化的生产成为刚需。

中科创星董事总经理张辉告诉第一财经,目前,处在卫星互联网产业链前端的卫星和火箭制造正迎来历史机遇期,同时,也对其技术创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一项技术高壁垒的产业,‘星’、‘箭’制造的科研、产业人才一直很紧俏。”

艾滨称,聚集了两大航天集团总部的北京,航天领域的技术、人才储备丰富,始终占据行业发展的高点。而从技术成果转化效应上看,在京的民营企业抓住了央企布局、技术和人才的溢出效应。

他进一步表示,正是由于这种“溢出效应”,在技术层面上,北京民营航天企业紧跟“国家队”发展路线;在管理层面上,从央企流出的人才,对于技术的保密工作和知识产权的维护均具有较强的敏感度和审慎性。

据悉,航天产业的“国家队”在京人数近一半。自2014年国家出台《关于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投资的指导意见》,首次为中国航天产业敞开市场化大门以来,部分央企航天人才选择自主创业,并构成了民营航天企业的技术骨干。

同时,为发挥市属国有企业的技术、资金、空间、人才等优势,《若干措施》明确,支持其通过股权投资、技术联合攻关、合作共建等方式参与卫星网络产业发展。

有着“先天优势”的北京,是否意味着其卫星和火箭的商业制造就可实现跨越式发展呢?

“技术的创新没有捷径可走。”艾滨称,现阶段,国内民营航天企业普遍聚焦的创新难题是:如何降低成本,实现规模化生产。

比如,在产业链前端的火箭制造上,蓝箭航天相关人士告诉第一财经,进入产业化阶段,对民企的火箭制造需求集中在快速交付能力、批产能力和成本控制能力。目前,蓝箭航天已采用固体火箭打通发射链条,同时,为提高市场服务能力,正布局液体火箭的量产计划。

彭媛媛称,作为在京的民营卫星企业,也将优化卫星设计,使之在体积、重量等状态上最佳适配当前可用的火箭;并和火箭同行探讨星箭一体化设计,推动相应标准和规则的制定,为未来平板式卫星的大规模发射做好准备。

根据《若干措施》,北京将优化和巩固“南箭北星”布局。在布局和园区建设时,鼓励空间共享;鼓励先入园的企业考虑后入园企业的使用需求,对火箭、卫星总装集成测试厂房等设施开放共享,探索企业协同发展新模式。

更多卫星民用场景待开拓

“卫星是产业‘上天’的载体。想象一下,未来人们将不是简单提及‘航天’,而是说‘人工智能的空间化’。”在谈及卫星互联网的未来应用场景,艾滨的说法是“无限可能”。

他认为,商业航天将加速和完善智能化社会体系建设,引领更多的产业向空间化、三维化发展。在此基础上,卫星互联网将迎来“泛在”时代,商业的发展也将呈现指数级的增长态势。

国金证券预计称,现阶段,卫星产业的主要投资机会在卫星的基础设备建设,待建设完成后,卫星星座不仅可补充地面通信未能覆盖的49%的人群、海上、沙漠、飞机等特殊场景,“卫星通信+5G+北斗定位系统”的融合也将迸发新应用,卫星运营及应用相关企业将受益。

根据《若干措施》,北京将抓住卫星网络的数字化属性,推进空间计算平台设计、智能化制造、空间大数据应用等数字产业化、平台化;同时,根据产业的发展和创新方向,推出一批协同应用场景。

第一财经记者还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处了解到,在卫星导航上,北斗的高精度定位技术将得到广泛的运用。如在北京冬奥会赛事直播中,通信卫星将助媒体实现更适合体育赛事的8K直播,借以展现出更多比赛细节,增强观众现实体验;同时,中国第一条采用自主研发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设计时速为350公里的智能化高速铁路——京张铁路,也将服务于冬奥会的交通运输。

除了应用北斗的高精度定位技术外,诸如卫星应急通信技术在赛事组织工作中也会有所应用。此外,在遥感技术方面,为监测实时气象,今年,中国还将发射风云四号系列卫星首颗业务星——风云四号B星、世界业务气象卫星中首颗晨昏轨道卫星——风云三号E星,待这两颗卫星入列后,中国气象卫星观测能力将迎来大幅提升,将更好地助力气象部门开展冬奥会举办期间内的气象保障工作。

浙江大学航空航天学院副院长、微小卫星研究中心主任金仲和告诉第一财经,卫星互联网在信息来源和传输渠道两方面,弥补了现阶段地面通信的不足,将数字经济的触角伸向更远的地方。同时,伴随低轨卫星网络的发展,北斗导航的精度将提升,高精度位置服务随之拓维。

“北斗应用正迎来‘窗口期’。对于北斗供应侧的企业而言,既要与AI、无人驾驶、物联网等新兴技术高端融合,又要拓展民用市场。目前,‘北斗’正成为智慧城市建设的‘数字基底’,和产业数字化的关键一环。”讯腾智科副总经理李宁告诉第一财经。

李宁认为,北京落地北斗应用的优势主要体现在B端市场。由于北京汇集了许多行业企业的总部,加之数字城市建设和“两区”建设的政策导向,为北斗供给侧企业与其他行业体系达成垂直合作带来利好。

根据北京“十四五”卫星网络产业规划,将从京津冀整体发展上进行谋划,并运用卫星互联网,推动雄安新区等京津冀智慧城市建设。

第一财经记者从北京市经信局处获悉,北京市经信局、天津市工信局、河北省工信厅正在进行“京津冀区域产业协同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其中也包含航天的项目,该规划工作将对三地的资源禀赋、区位优势、产业布局进行系统性部署。

政府扶持怎么干

“现在,我们一家民营公司来做卫星,体制内的一些单位来为我们做服务。”彭媛媛说,随着民营经济深入发展,在某些对“灵活性和创新性”要求更高的商业项目里,民营公司更有优势,能够创造“鲶鱼效应”。而在卫星的研制过程中,民营公司和体制内单位常常需要合作,协同创新攻关,究其核心还是用户对可靠性、成本与效率的最优考虑。

除了提供配套和服务,在艾滨看来,政府端对在京民营航天企业的扶持还体现在“抓项目”上。

针对处在初创期的民营企业发展痛点,北京市经信局还向第一财经透露,将加强与市科技主管部门联动,重点支持一批卫星网络项目,在抓科研的同时,也作好产业化工作,为将来形成工业化、规模化的生产能力打基础。

为支持民营航天企业的创新实践,《若干措施》提出,“从基金支持、资金支持、融资支持、保险贴费四个方面入手,完善投融资机制”,艾滨说,前期推动了“基金支持”和“保险贴费”等政府财政支持的创新实践。

在基金支持上,《若干措施》明确,针对卫星网络产业前期投资大、回报周期长等特点,充分发挥北京市高精尖产业发展基金、科技创新基金以及中小企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对成长期和初创企业的引导作用,支持社会投资机构合作设立卫星网络及北斗创新应用领域子基金。在基金清算时,按政府出资超额收益的 10%~20%,给予基金管理团队奖励。

在保险贴费上,根据《若干措施》,对在京依法从事商业火箭、卫星研发、生产或发射经营等活动的企业,给予商业航天发射保险不超过50%的贴费。

据了解,该政策为全国首例。截至2020年12月,已对该年度的5家企业、8个项目给予近300万元的商业航天发射保险贴费。

金仲和表示,这为引导企业用市场化模式降低创新风险提供了一种思路。从资本市场来看,尚未形成“有定力”的长期投资模式和对高风险、重资产的商业火箭长线投资的信心。“一旦资本着急,技术队伍只能跟着着急,”他说。

除了在技术研发方面给予资金支持,张辉称,政府方面还应考虑在研制的基础设施上给予一定扶持,例如试车台和制造基地的建设,这两者平均约占相关民营企业成本的1/3。

“试车台属于商业火箭企业高频使用的设施,常常处于‘满载’的状态,资金和选址上的压力或可通过政府的扶持资金来减轻。”他说。

事实上,让民营卫星企业“着急”的还有卫星轨位和频率上的不足。

在彭媛媛看来,这个问题可以分为两部分:一是面对频率、轨位资源不足,民营企业如何在国内既有格局中生存;二是面对国际竞争,如何代表国家“走出去”。前者,需要国家统筹规划,从顶层设计上为民营企业提供竞争机会。后者,需要主管部门创新申报流程,调动民营企业效率优势,在新一轮太空竞赛中获取有利位置。

艾滨称,下一步,北京将充分发挥在京央企、民企和市属国企的资源,加强卫星网络规划引领,促进火箭、卫星,特别是地面终端全产业链发展。同时,希望国家在轨位、频率、资质等方面给予北京大力支持。

关键词: 卫星网络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