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周古

来源 | 镭射财经(leishecaijing)


(资料图)

继一系列支付牌照整合动作后,银联商务开始动手处置其他类金融控股子公司。

根据北京产权交易所披露的信息,银联商务拟转让全资子公司重庆中金同盛小额贷款有限公司(下称“中金同盛小贷”)与中金同盛商业保理有限公司的控股权。

知情人士称,中金同盛小贷的股权整合系聚焦主业要求,降低类金融控股子公司的合规压力,为IPO扫清障碍。不过,银联商务并未完全放弃中金同盛小贷,可见小贷业务在其生态闭环中仍有一定的战略意义。

中金同盛小贷为全国性网络小贷牌照,注册资本7亿元。官网信息显示,中金同盛小贷主要面向银联商务服务的商户、企业及个人提供贷款服务,主营业务为商户经营贷、个人消费贷款、助农分期贷款业务、信用生活业务等。

依托全国50多家分支机构、覆盖超300个地市的收单网络,银联商务掌握了丰富的商户资源。中金同盛小贷借助银联商务的商户资源、收单数据、展业网络,能在获客和风控上获得便利,进而高效开展供应链金融和小微企业贷款。

「镭射财经」独家获悉,截至2020年11月末,中金同盛小贷累计融资43.43亿元,服务小微企业4125户,服务个人用户22.49万人,期末余额为14.29亿元,不良率0.15%。

2022年6月末,中金同盛小贷放款余额21.11亿元,净资产11.69亿元,资产不良率仅0.14%。中金同盛小贷的不良率之所以能保持较低水平,离不开其独特的风控模式。

中金同盛小贷一方面接入银联商务的大数据平台,另一方面联合第三方风控服务商,完善风控模型,并结合线下审核的方式对风险综合控制。目前,中金同盛小贷在十余个省市开展小微金融业务。

从中金同盛小贷最新的业务端情况看,此前推广的消费金融业务已经淡化,商户经营贷成主要业务构成。

全民购曾是中金同盛小贷通过银联商务服务的商户向消费者提供的个人消费贷产品,当用户在银联商务指定的商户消费时,银行卡余额或额度不足情况下可申请差额部分至其银行卡,然后在该商户处进行消费。

以往产品信息显示,全民购由中金同盛小贷及其他金融机构提供贷款服务,授信额度最高为五万元,借款期限可分为6期或12期,综合年化利率12%-36%。但目前,银联商务官网已无全民购产品介绍。

据中金同盛小贷此前公布的数据,全民购消费贷产品在2018年10月累计放款额突破3000万,这个时间距全民购上线仅半年左右时间。

中金同盛小贷运营的商户经营贷款产品为“商e融”,该产品是一款针对银联商务收单商户的个人经营性贷款产品,额度最高200万,主要客群为企业法人和个体工商户。业务模式为线上申请线下尽调。

另外,中金同盛小贷还拓展农业场景,为农户向经销商采购提供分期付款服务;布局信用支付业务,在厦门地区推出“信用乘车”、“信用就餐”、“信用停车”、“信用刷脸付”等产品。

中金同盛小贷之外,银联商务还基于收单业务,布局了大量类金融业务。银联商务打造金融信息服务平台天天富,面向银联服务的商户和用户提供理财、贷款、保理、信用卡等金融产品。

信贷板块中,银联商务天天富主要提供的产品包括商户贷和消费贷。在天天富App中,商户贷是指生产经营信用贷款产品,而在产品页面除了展示新网好商贷、亚联财富商贷、苏宁银行微商贷、商e融等商户贷产品,还包含了部分消费金融产品,如兴业消金业主贷、中邮消金邮你贷、招联特享贷。

根据监管对消费金融公司贷后管理和贷款用途要求,消费金融公司的贷款只能用于日常消费,不得用于生产经营。银联商务却在天天富客户授权书中,表示可向符合消费金融公司授信条件的用户发放用于生产经营或消费用途的信用贷款。这明显违背监管规定,侵害消费者权益。

从银联商务天天富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可以看到,银联商务早期在金融业务布局上与互联网金融公司的步调相似,都倾向于打造多元金融变现路径。

银联商务依托银行卡收单、特约商户和收单资金管理,形成资金、资产和流量的闭环,理财、贷款、保险业务看似顺理成章、大有可为。不过,银联商务因为牌照受限,理财业务多为产品导流和券商开户,并未形成较强的生态优势。

不仅是自身业务拓展存在难度,银联商务的类金融控股子公司布局,也面临合规压力。

去年初,央行发布了《非银行支付机构条例(征求意见稿)》,其中提到同一法人不得持有两个及以上非银行支付机构10%以上股权,同一实际控制人不得控制两个及以上非银行支付机构。

虽然意见稿未正式落地,但监管对第三方支付机构的业务导向指引已经十分明晰,第三方支付机构必须回归支付主业、践行支付惠民的角色,支付与金融的交叉嵌套风险难再被容忍。

据不完全统计,银联商务持股的支付牌照有11张,其中10家持股比例在10%以上。这意味着,按照非银支付新规,银联商务至少要整合旗下9家持股牌照。

去年5月以来,银联商务支付牌照整速度加快,或中止续展,或对外转让。目前,银联商务已挂牌转让五张牌照,分别是北京银联商务、北京数字王府井科技有限公司、宁波银联商务、上海银联电子支付服务有限公司、深圳深银联易办事金融服务有限公司。

此外,监管为维护金融秩序健康可持续发展,制定金融控股公司监督管理试行办法,严控金控业态,也会对银联商务的类金融控股业务加以限制。不只是银联商务,其他第三方支付机构,乃至互联网金融公司,去年至今都在整合旗下金融牌照,以适应监管趋势,降低合规风险。

自移动支付全面渗透后,支付成为互联网金融入口,支付数据也是金融领域最具延展深度的一项参数,但以支付为支点的场景叠加、跨界经营和算法导流,也给监管制造盲区,风险难以被穿透。因此,支付公司的类金融控股子公司整顿,势在必行。

作为国内最大的收单机构,银联商务在上市关口,自然更加谨慎。

关键词: 金融业务 生产经营 贷款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