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被疫情抑制的购车需求逐步得到释放,尽管局部地区疫情有所反复,但在总体可控的大环境下,我国汽车市场正在加速回暖。与车市同频共振的是智能网联技术的普及速度。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的监测数据显示,进入2021年以来,新车的智能网联配置前装标配搭载率一路上升,9月首次超过10%,达到11.77%。

应该说,智能网联汽车的强劲发展势头离不开政策的大力支持和企业的不懈努力。去年底出炉的《智能网联汽车技术路线图2.0》明确提出,到2025年PA、CA级智能网联汽车渗透率超过50%,2030年超过70%;2025年C-V2X终端新车装配率达50%,2030年基本普及。这一路线图定调未来15年发展路线,为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提供了顶层设计。从目前的进展来看,实现上述目标的难度并不算大。

智能网联汽车是汽车产业发展的战略方向,正处于技术快速演进、产业加速布局的商业化前期阶段。为了推进其高质量发展,从国家层面来看,2021年出台的相关政策文件可不少。例如,《关于加强智能网联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的意见》从生产层面对车企提出了产品质量及数据网络安全等方面的要求;《智能网联汽车团体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1版)构建了智能网联汽车团体标准体系的“中国方案”;《关于确定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与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发展第二批试点城市的通知》新增10个城市作为试点,以加强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不同等级智能网联汽车在特定场景下的示范应用为目标;《智能网联汽车道路试验示范应用管理规范》进一步明确和完善了智能网联汽车路测的相关要求……这些文件在很大程度上为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设定了底线,有助于推动产业规范化、规模化发展。

发展智能网联汽车也是地方探索新动能、产业转型升级、提升城市治理能力的历史性机遇。为此,国内多个主要省市争相出台了智能网联、自动驾驶、车联网等相关的行动计划及方案,针对发展方向及重点任务、配套措施等出台具体举措,强化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基地的建设和运营,助力区域及跨区域的智能网联汽车测试示范与应用快速发展。值得一提的是,不少地区尝试将智能网联汽车与智能交通、智慧城市等结合起来,希望借此提升城市交通管理水平,提高市民通行效率,并助力节能减排。这是一种颇有远见的做法,部分城市已经开始试点。从整个产业规划来看,智能网联汽车必须与智能交通、智慧城市高度融合,协同配套推进,而政府应着力推进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的整体规划以及交通设施的统一规范。

得益于不少省市为智能网联产业的发展“开绿灯”,车企、互联网巨头、芯片厂商、雷达及摄像头厂商等产业链相关企业也在2021年加速向前迈进。尤其是造车新势力,无一例外地将智能网联配置作为重要卖点。华为近日对外透露,在过去一年多时间,其在智能汽车领域发展了约300个合作伙伴。百度在今年夏季推出面向高级别自动驾驶、车路云图协同的智能网联解决方案,并在北京亦庄、广州黄埔、上海嘉定、河北沧州等地进行实践,其自动驾驶出租车也在多地上线运营。另外,地平线、德赛西威、科大讯飞、小马智行、四维图新、图森未来等企业也在加速布局,使我国智能网联的自主化进程不断加快。

在各方的共同助推下,智能网联技术进步明显,L1、L2级辅助驾驶系统普遍应用在主流车型上,并向更高一层迈进。在外资力量较为雄厚的汽车零部件领域,智能网联浪潮的到来为中国企业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突破口,相关科创公司也不断进步。例如,今年7月,芯驰科技发布了基于V9芯片开发的全开放UniDrive自动驾驶平台,商汤科技发布了涵盖智能驾驶、智能座舱、路云感知平台的“绝影”全栈解决方案。

回首2021年,智能网联产业取得了很大进步,但新的挑战也随之到来。智能网联汽车正在成为多个创新领域的交汇点,但汽车与信息、通信、交通等尚未形成完备的跨行业融合创新体系、组织管理机构和统筹推进机制。智能网联汽车本身也存在诸多问题需一一解决,例如核心技术有待突破、产业资源有待整合、配套环境有待完善等。可以预见的是,2022年的智能网联产业发展还会继续提速,助力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张冬梅《中国汽车报》(2021-12-27 002-00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