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摘要:1886年,传教士罗贝特·陶维新经英国公谊会海外教会协会批准,前往中国开辟传道事业。22岁的陶维新和他的妻子玛丽.简于同年自英国东航,12月到达上海,年底抵达汉口。在汉口期间,陶维新每天突击学习汉语,学习闲暇前往教会医院临床实习医务。

公谊学会办学时期

1890年,陶维新夫妇同卡洛琳.邵舍尔(Caroline Southall)一道,从汉中进入四川,经广元、潼川、三台到达重庆。同年3月,他们在城内都邮街修建公谊会会堂,在中国创建了公谊会。1891年2月,陶维新和邵舍尔在大阳沟白龙池开办了广益女子学校,招收13岁以下女童25人,但由于校舍修建困难,女校开办不久即停办。

在开办女校的同时,陶维新忙于创办一所男生学校。1892年(清光绪十八年),陶维新在里·韦济恒(Leonard Wigham)协助下,在离白龙池不远的大梁子九井街(在今渝中区新华路)创建了Friends Boys School,于2月15日(农历正月十七日)开学行课,有6岁到13岁学生30余人,是免费义学。Friends Boys School译为广益男子学校,校名中的Friends经公谊会研究不能直译为汉语中的“朋友”,译为“广益”二字。学校推行西学,开设西方科学文化基础知识以及中国传统文化课程,学制定为七年。陶维新是学校负责人。这种新式学校与旧式书院传统教育有根本不同,由此广益男校与“同时兴举”的川东洋务学堂、求精学堂一起翻开了重庆教育近代化的历史。

1893年至1897年,传教士里·韦济恒出任广益男校校长。1893年,因九井广益男校的校舍逼仄局促,于是迁往仓平街(位于现在的正阳街)。学校开设科学文化课程,又是免费,入读学生逐渐增加,校舍仍显狭窄。

1894年(清光绪二十年),学校为了扩大发展,更名“广益书院”。校名虽然改为书院,但是开设的西学课程一如既往。1898年,光绪皇帝颁布“明定国是”诏,宣布在教育方面废八股,兴西学,禁用书院名称,各级书院一律改称学堂,广益书院于是改名为“广益学堂”。

资料来源:广益校史

关键词: